年关,有些压力我很难向家人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6日06:29 钱江晚报

  本报讯 又是一个年关来临,所有的压力接踵而止。相对城市人,努力打拼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压力是加倍的。因为他们承受背井离乡之苦,他们背负着故乡、家人的期待。所以,在过年的日子一天天接近、钱袋或许没有太多进账时,有一种“年货”是他们急需添置的。

  昨天,本报推出中国式新年音乐会之“回故乡之路·送民工回家”大型主题文艺活动,并希望参与构建“外来务工人员新创富价值观”的系列报道,叩中了他们当下的敏感心灵。除了报名参加才艺表演的电话络绎不绝外,外来务工人员说得最多的是,“就像台风过后有心理医生参与灾后救助一样,年关时分,我们也需要这样的情感抚慰和心理疏导。”

  有些苦我很难向家里人开口

  “回故乡之路·送民工回家”大型主题文艺活动首先给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个释放压力的舞台。因此,引来了众多身怀才艺并且想秀一把的外来务工人员。甚至连富阳、余姚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也表示要赶过来参与活动。唱歌、跳舞、演小品、耍双截棍……外来务工人员渴望用自己的才艺舒展一下锁在心头的压力,给自己的回乡之路添一份欢乐和从容。

  岁末盘点的日子,压力总是让人忧。来自江苏泗阳的张先生来杭务工已有十年之久,原本已当上了一家酒店的餐饮部经理,事业小有成就。不幸的是两年前出了车祸,等到伤好了,工作丢了,积蓄也用完了,至今仍待业在家。总结去年的经历,他用喜忧参半来形容:喜的是结了婚又生下个大胖小子,但生活的重担让作为一家之主的他压力很大,“社会竞争太激烈了,甚至有些残酷,有些苦我很难向家里人开口,但憋在心里又难受,希望通过你们的活动让精神放松一下。”

  25岁的林官溪出来打工6年多了,却有4年没回家,他说自己“没脸回去”。打工的日子,他洗过碗,打扫过厕所,在片场跑过龙套,也曾经露宿街头。如今有一位老板看中他耍双截棍的功夫,打算请他做教练。他说:“之前父母让我留在当地工作,我不肯,拿了200块钱就出来了,我想闯出点名堂再回去。”虽然未来的路还很迷茫,但林官溪说自己会坚定地走下去。

  每一年都在进步,这就够了

  对所有的外来务工者来说,背井离乡,独自在外打拼,尝尽风雨,但“风雨过后就有彩虹”的信念一直在支撑着他们。“没什么能比回家的感觉更好了,即使今年有许多不如意,明年也会好起来的。”四川来杭务工的的魏强表示,自己每一年都在进步,这就够了。他说,在外闯荡的人生经历,在城市中一点一滴的成长,和赚到的金钱同样宝贵。

  淳安小伙童嫩根来杭务工3年了,深深地爱上了杭州这座城市,“公司各方面都还不错,老板对我们也很好。有一次我孩子病了,深更半夜的,家离医院又很远,他就亲自开车送我们去医院,我心里很感动。”童嫩根说,虽然现在钱赚得不多,但这座城市带给他的温暖,让他了解到城市里并不只有冷漠,还有平等和互助。作为公司的文艺骨干,童嫩根很想把自己创作的小品演给更多的同在异乡务工的朋友们看。“我的小品都取材于我们的真实生活,相信会引起很多人共鸣。”

  来自重庆的刘家豪也用自己经历鼓励大家,“我刚来杭州找工作的时候很苦,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馒头就着自来水凑和吃,但现在工作逐渐稳定,也存了一些钱,可以风风光光地回家了。”他说自己刚写了两首歌,都是反映外来务工者的坚强,“我想对和我一样的打工者说,你们并不孤单,有困难还有老乡呢!”

  那么,除了好心的老板、除了互助的老乡,在年关,外来务工人员急需心理疏导的时候,我们这个城市是否还可以提供给他们一种有效的抚慰渠道,让他们以平和的心态度过关口,让他们逐渐确立一种理性的创富价值观进入下一年。我们这个城市的有关部门、社会组织、社会研究者、热心市民,我们想听听你们的想法和建议。你可以拨打本报热线0571—85310741或登陆钱报论坛(qbbbs.zjol.com.cn)“演出开始了”发帖。同样,我们也等着倾听打工兄弟姐妹互相打气的人生经历。

  本报见习记者 徐洁 本报记者 张瑜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