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紫金山建酒吧不合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6日08:06 南京晨报

  昨天,《环保者联合抵制紫金山建酒吧》报道见报后,不少市民来电表示支持环保志愿者建言。南京市人大代表王湘疾呼,中山陵建酒吧不太合适,要慎重考虑。而民间环保志愿者们表示,他们今天将通过挂号信的形式将建言书寄给有关政府部门。

  人大代表

  中山陵建酒吧不太合适

  南京市人大代表王湘认为,政府花费高额代价拆迁当地的居民区,需要盈利,可以理解,但前提是项目不能污染环境。开酒吧如果开成1912那样的酒吧,噪音会是一个污染源,势必打破中山陵宁静的环境,与周围的环境不相协调。王湘说,中山陵花费纳税人上亿元打造环境,不能为了开酒吧获得的蝇头小利而破坏了环境。她认为,在中山陵开酒吧街不太合适,要慎重考虑。

  王湘说,中山陵即使要建酒吧,也要建轻音乐酒吧,避免噪音污染。她认为,酒吧建成后,车来车往,中山陵又多了一个汽车污染,因此还应考虑禁车,由电瓶车作为交通工具,减少尾气污染。

  市民

  紫金山规划前应先听民意

  昨天上午,家住下关的周女士打来电话说,看了报道知道紫金山要建酒吧街心里挺难过的。“紫金山不是某个部门或中山陵园管理局的,而是全南京市民的紫金山,紫金山准备建酒吧之前应该和老百姓商量,规划要得到老百姓认可才行,但我们没有看到哪个部门或管理处邀请老百姓参与规划的设计。”周女士说,动紫金山的一草一木都应该听听老百姓的意见,“对于这样的规划,我本人坚决反对。”

  “我们不反对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过程要充分反映民意。”家住白下区的瞿先生打来电话说,紫金山现在已成了城中风景,人为活动的增加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如何更好地保护。即使在拆迁的地方建设公园,也应该在规划公示前征求百姓意见,而不是规划好了再公示。“对于紫金山的保护,既不能迁就人为的需要滥建,也不能因为刻意保护不建,应量力而行,做到与紫金山环境保护相得益彰才行。”瞿先生说。

  环保志愿者

  规划违反风景区管理条例

  据了解,在规划设计说明会上,相关人士表示,铁匠营80号原“民国政治大学”所在地的民国建筑群,规划将改建为酒吧,其中1/3的建筑要被拆除。

  对此,自然之友的会员王少明说,根据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南京市中山陵园风景区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风景区内的纪念性建筑,文物古迹、历史遗址、园林等人文景物和林木植被、野生动植物、地形地貌、山体岩石、泉湖水体等自然景物,均属风景名胜资源,应当严加保护。”南京724所(现租赁给金陵科技专修学院)的民国建筑应当加以保护,拆除是不合法的。

  南京市紫金山环保大队大队长刘光华说,《条例》第九条规定:“核心保护区内,除进行保护性维修、完善基础设施或恢复原有纪念性建筑外,严禁新建其他任何建筑和设施。”现在铁匠营80号前面的一条小道是老中山陵的防火道,向北是核心保护区,还有界碑。在核心保护区内要拆掉30%的建筑,兴土木,明显是对条例的破坏。

  “1933新生活社区”是出闹剧

  刘光华说,目前博爱园、天地科学园和钟山运动园三大公园的建设已列入今年南京市的城建计划。规划拟打造的“民国1933新生活社区”其实是一出闹剧。

  刘光华说,某些建筑专家设计的民国1933新生活街区源于1933年蒋介石和宋美龄作秀的“新生活运动”,与历史上的1912年民主革命运动完全不同。这段时期正是国难临近、社会混乱的一段时期,且在历史上,这个“新生活运动”被戏称为当时全国性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无果而终。因此,它并没有值得后人宣扬和继承的地方,更不值得我们为了这个历史的笑话再闹出更多的当代笑话。

  这样的民国建筑要拆就可惜了

  一条经过拆迁废墟的小路埋在楼群的后面,穿过沪宁高速连接线下的涵洞,铁匠营80号终于出现在记者眼前。经过几番打听,这处中山陵内少为外人所知的民国建筑群,终于越过冬天黑黢黢的树枝露出它们飞翘的檐角。陪同记者前去的一位环保人士指着这些大屋顶的建筑说:“看,这就是即将被规划改建为酒吧的民国建筑群。”建筑前身是“民国政治大学”

  据了解这片建筑历史的人士介绍,这些歇山顶的两层住宅就是原来“民国政治大学”的所在地。“南京解放初期,军队进城时接管了不少国民党留下的好房子,这里原来是国民政府专门培养县长的地方。”该人士介绍。

  “当初这些房子之间还有木结构的走廊相连接。”该人士指着大院内西侧的三栋两层楼说,大院内东侧的四五栋两层楼露椽飞檐,楼的四角还被修建成立柱模样,底部则修饰成传统础石形式,但在建筑的正前方却建有两处带装饰作用的露台,露台的栏杆上又刻有祥云图案,是民国建筑糅合东西方文化的鲜明体现。“小时候就觉得这个房子漂亮,亮堂。”该人士说,“现在更加觉得这房子漂亮了,如果拆了就作孽了。”建筑受到人为和自然破坏

  这些依着紫金山,同时又被掩埋在丛林之中的民国建筑,却由于人为和自然的破坏,正逐渐失去其华美的光彩。在大院东南角,现在的金陵科技专修学院男生宿舍前面,一座破败的山门式建筑映衬着晾晒的裤衩。“以前的老百姓都称这里为‘宇花庙’,我想极有可能是与这座山门式的建筑有关。”陪同记者前去的相关人士表示,由于这些建筑雕梁画栋,又有立柱飞檐,因此老百姓很容易将这里认为是一座庙。现在,这座山门式的建筑,四只檐角的木头腐烂殆尽,墙面上的部分青砖也开裂脱落,仿佛一阵大风雨,这座荒芜在一旁的建筑就会坍塌,瞬间消失。

  除了缺乏维修导致的自然破坏之外,人为的破坏也历历可见。现在这十几栋仍在使用的民国建筑,都被重新刷过了一层外墙漆。和大院东南角那座被荒废的建筑相比,这些建筑檐口下的花纹全部被外墙漆遮盖了。建筑的室内则被改造成了教室、实验楼、宿舍等,室内的格局都经历了数次改变,已经难觅当初的风采。

  作者:戚在兵 朱福林/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