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里诞生的拉祜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6日08:14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文/松林图/胡小平

  拉

  祜族,云南省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气候的山区的澜沧江流域,现有人口41.1万多,其中云南就有40.8万人。

  拉祜族先民属古代氐羌族系,与彝族关系密切。发源于青海湖畔,拉祜族以“锅挫蛮”之称始见于《新唐书》,后多以“古宋”、“苦聪”、“喇乌”相称,清代史籍中称之为“倮黑”。

  “拉祜”是自称,拉祜语中“拉”为虎,“祜”为火烤之意,是用火烤虎肉吃的意思,故拉祜族有“猎虎的民族”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拉祜族人民的意愿,1953年4月正式定名为拉祜族。

  崇尚黑色的拉祜服饰

  拉祜族地区属于亚热带山区,山青水秀,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中雨季、旱季分明。澜沧地区群山巍峨,河道逶迤,资源丰饶,物产富庶,风光宜人。拉祜族以农业为主,同时种植茶叶、烟草、紫胶等经济作物。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同汉族、傣族交往密切,大多数拉祜人兼用汉语和傣语。过去部分拉祜族普遍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语言的基础上创造了拼音文字。

  原始宗教信仰在拉祜族中的影响最为深远和广泛。拉祜族原始宗教信仰的核心是万物有灵和万物崇拜。

  拉祜族山寨多在有水的地方依山而建,住房多盖在幽竹丛林深处,树林繁茂的山头或山腰上,山泉水引入各家各户门前,可灌田、冲碓、洗涮、沐浴,别有一番动人的山乡田园风格。建筑以传统的干栏式掌楼为主。

  拉祜族非常喜爱传统服饰,拉祜族最喜爱的是黑色,以黑色为美。衣尚黑色是拉祜族服饰的一大特点。

  拉祜妇女上穿黑布长衫,长至膝下,两侧开衩,立领右襟,缀有银泡装饰,喜欢用红色或白色花边镶缀在袖口、襟边,显得光艳美丽,黑色长衫上缀以色彩斑斓的图案,显得格外庄重富丽;黑包头巾有0.3米多长的,最末一端长长地垂及腰际,有用黑布裹腿、戴大耳环,胸前佩挂“普巴”(大银牌)的习俗。唐代文献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古代乌蛮“妇人衣黑缯,其长曳地”。

  拉祜男子全身黑色,对襟短衫,下穿宽大长裤,系腰带,脚穿布鞋,包头或戴帽子,包头用白红黑等各色布条交织缠成或用黑布长巾裹头;帽子用六至八片正三角形蓝黑布拼制而成,下边镶一条较宽的蓝布边,顶端缀有一撮约15公分长的彩穗垂下。男子外出佩刀,既是生产工具,又是自卫武器,有些还是古代相传的。

  独具特色的“从妻居”

  拉祜族家庭为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拉祜族的婚俗很有特色。结婚、离婚都比较自由。男女双方自由恋爱,确立后告诉父母,请媒人,按惯例说亲三次。结婚时不办酒席,经老人祝福后,客人围着篝火或火堆载歌载舞,祝福两颗心像火一样热,终生相爱。

  拉祜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在本民族内禁止五代以内直系血亲结婚;青年男女享有充分的恋爱自由,但不允许婚前发生性关系,非婚怀孕受严处;拉祜族严禁纳妾,也不许婚外发生性关系,违者将被赶出寨子。

  拉祜族青年男女常以对歌的方式择偶,淳朴浪漫。秋冬之时男女青年三五成群结伴串寨,以葫芦笙、树叶一类乐器向寨子里的姑娘发出邀约信号,姑娘闻声,相约出寨,一起去寨外林地对歌,互吐衷肠、倾诉爱慕之情,感情深者对歌通宵不眠。若小伙子爱上某个姑娘,就会抢走她的头巾。姑娘同意,双方就互赠礼物表示定情。

  拉祜族青年男女换包头巾定情后,分别回家告诉自己的父母,然后托媒人去求亲,双方父母同意后,就在男方家举行婚礼。婚嫁的当天,男女双方家里都要杀猪,男方先把猪头送到女方家,然后破成两半,一半留在女方家,一半由男方带回家;女方同样如此,将自己家杀的猪头送到男方家,切成两半后,留一半在男方家,另一半女方自己带回,以表示骨肉至亲,“新婚和睦”。

  新郎新娘要双双对对,一同下山背水,一同上山砍柴,先到女方家,再到男方家,由村寨老人主持祭寨神仪式。祭礼完结新郎新娘到男女双方家里祭祖和敬拜父母亲戚。然后就是婚礼的高潮--大规模的对歌活动。

  晚上闹新房,是年轻人的专利,人们会挤满新房,尽情地闹房。传统的闹新房过程是:新娘端来一盆热水,请丈夫洗脚,丈夫把脚伸进盆里,妻子便帮他洗脚。闹新房的人故意在热水里撒火塘灰,或用火塘灰把新郎的脚弄脏,让新娘重洗。如此反复多次,新娘机警麻利地把新郎的脚洗好,给新郎穿上从娘家带来的新鞋。此外,还可以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向新婚夫妇索要喜烟、喜糖、喜酒等。

  当晚,人们吹起芦笙,载歌载舞,庆贺这对拉祜儿女新婚大喜。

  拉祜族男子盛行“从妻居”。婚礼结束后,新郎就带着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在亲友的陪同下,随新娘到女方家上门。上门时间一般为三年,这期间新郎可以回家探视父母并帮助干活。上门期满后,丈夫可以携妻和子女回到自己的家里生活,也可以重新盖房屋另立门户。如上门期间已继承了女方家的财产,则要永远留在女方家。

  拉祜族对爱情非常忠贞,上山打猎,下河捞鱼,夫妻经常同出同归,婚后一般不分开。如要离婚,则先提出离婚的一方要备办丰盛的酒席请客,客人一律不送礼,这种习俗带有惩罚先提出离婚一方的性质。按拉祜族的说法,这就叫“结婚不设宴,离婚要请客”。离婚时,男女各拉线的一头,找个证明人,用火柴把线从中间烧断。从此以后,男女各走一方,永不相见。也可以由族长或寨老主持,双方各执一对蜡烛,用剪刀将蜡条剪断,就算完成了民族习俗意义上的离婚。一般情况下,拉祜族的家庭比较稳固,离婚的极少。

  欢乐的“阿朋阿龙尼”

  拉祜人民能歌善舞,每逢年节,吹笙跳舞,通宵达旦。拉祜族是一个节日众多的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葫芦节、扩塔节、太阳节、月亮节、搭桥节、尝新节、火把节、端干节、献新米节、分猪肉节等,其中尤以葫芦节最为隆重。

  葫芦节,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龙尼”,是拉祜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十。

  每当葫芦节到来,拉祜族人民欢欣鼓舞。一大早,就穿着独特的民族服装,带着自酿的美酒和糯米粑粑,杀猪宰鸡,集中在村子里的广场上,通宵达旦,载歌载舞,开始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全寨或数寨人同场欢舞,数十数百支芦笙同时吹奏,气势宏大,十分壮观。

  午饭后,广场中央放置着一张木桌,桌面上端端正正地插了一枝青翠欲滴的松枝,桌子下面的土地上,插着三枝青烟袅袅的香。几位老者在场子中心吹响了葫芦笙,边吹边跳,很快就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天真无邪的儿童们按捺不住跟在老人的后面,合着葫芦笙的节拍,以松枝为圆心,手牵手地围成了一个圈儿欢快地跳起来,构成了一幅动人的老少欢乐图;男人们吹起芦笙,姑娘们跳起欢快的舞蹈,妇女们用大碗斟酒,一碗一碗地送给芦笙手和跳舞的人们,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接过酒一干而尽……舞蹈尽情地表现一年四季中,人们辛勤劳动、丰收的喜悦。他们以跳歌的形式感谢上天赐予的阳光和雨水,感谢风调雨顺,感谢万物生长,感谢“葫芦”带给他们生命的圣灵,他们认为“生命”是永远值得感谢的。

  入夜,熊熊的篝火,伴着葫芦笙悠扬的音乐、敲着低沉的木鼓,老人们歌唱着生命的欢乐与不易。一个个凄美、欢乐的故事随着老人的歌声,在火光中跳跃,在木鼓声中回响,在月色中环绕,在生命之河中流淌……就这样,的三天三夜中,人们不停地跳着、唱着、唱着、跳着,尽情地欢乐,忘我地陶醉。渴了,喝口米酒,饿了,吃一口粑粑,累了、困了休息一下接着再跳,再唱……这就是以葫芦为吉祥物的拉祜族,与葫芦的不解之缘成为一种凝结全民族四十多万人腾欢的仪式。

  永不消逝的葫芦笙

  拉祜族在创世史诗中说,人类的始祖扎笛和娜笛是从葫芦中诞生的,拉祜族的祖先也是从葫芦里出来的。

  拉祜族芦笙的来源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过去拉祜族有五兄弟,互不团结,明争暗斗。他们的父母用五根竹管插入葫芦中,做成葫芦笙,吹出了和谐感人的曲调,唤回了孩子们的良知,使他们懂得和谐团结的重要,停止了无意义的争斗。拉祜族认为,葫芦做成的芦笙本身就是一种神圣的象征,吹响的芦葫笙告诉人们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团结和谐、和睦共处。

  葫芦是拉祜族具有传奇色彩的吉祥物和生活中的伴侣。拉祜族用葫芦装水、装酒、装火药、储藏谷种、做葫芦笙。葫芦有许多优点,装水水质清、装酒不跑味、装火药不怕潮、储藏谷种兆丰年……拉祜人离不开葫芦,除了按照民族的习俗在农忙中的短暂时期要让芦笙“歇窝”,其他时间拉祜人与芦笙总是形影不离,朝夕相伴。拉祜男人,身上至少有三个葫芦:一个装水或酒,一个装火药,一个就是葫芦笙。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葫芦笙就一直伴随着拉祜人:老年人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吹响葫芦笙,用心中的乐章去迎接新的黎明;年轻人每天上工和收工,总是一边吹着芦笙一边走,哪怕负重而行,他们也不愿放下手中的葫芦笙;无论怎么累,只要芦笙一响就解了乏;逢年节和欢庆的时候,拉祜族人以芦笙来相互传播心中的喜悦;恋爱时,他们靠芦笙来传达心底的秘密;收获时,他们用芦笙来颂赞辛勤的汗水,感谢上苍的恩赐;苦闷时,他们借芦笙来驱散胸中愁云……

  吹笙为乐芦笙舞

  拉祜人民喜歌爱舞,世世代代都把歌舞作为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形成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拉祜族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普遍流传的有芦笙舞、跳歌、摆舞三大舞种,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芦笙舞。

  拉祜族认为芦笙是人类最早创造出来的一种乐器。在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天神厄莎用葫芦孕育出第一代人类--扎迪和娜迪。扎迪和娜迪长大后,扎迪"拿来金竹做响篾,响篾送给娜迪弹。“又”砍来最好的泡竹,找来最好的葫芦,找到了蜂蜡和槽树,做出了人间第一只芦笙。

  吹笙起舞,在清代地方史志中已频频出现,如道光《云南通志》载:”倮黑聚时,亲戚会饮,吹笙为乐。”《威远厅志》:“倮黑性耿直……男女杂聚,携手成圈,吹笙跳舞。直到今天拉祜族还保留着舞蹈早期“围圈”、“携手”、“顿足”的特色。

  拉祜族崇敬葫芦,把葫芦视作祖先诞生的母体象征,“没有成熟的葫芦,就没有拉祜的望歌”(民间歌谣);拉祜人认为芦笙吹出的声音能与天神通话,能使人们闻声相聚;人们跳起芦笙舞,可以超越时空,与神同乐,得到神的庇佑。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