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温棚当做“车间”经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6日08:58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平安县小峡镇下红庄村农民孙成海2006年底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贷款17.4万元,与三位同伴合伙在下红庄村建起了11座大型塑料温棚。每座温棚占地1.7亩地,投资6.5万元,这在整个海东地区都算得上是单棚投资最大、占地面积最大的塑料温棚了。厚实的温棚墙墩、结实的钢架龙骨,几分钟内便能开启厚重草帘的卷帘机和车间般宽敞的温棚,让慕名而来参观的乡亲们大开眼界。

  操持温棚的农民一看到孙成海的新温棚,便明白这种温棚比自家传统的小温棚强得多,宽敞的温棚内不但可以进行小型机械化作业,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孙成海的新温棚保暖性好,完全可以提供当地传统小温棚冬季种植特细菜无法达到的温度要求。更让乡亲们对孙成海刮目相看的是,他竟然开出每月3400元的工资,邀请被誉为“蔬菜之乡”的山东寿光市农民技术员宋隆德来做技术指导,还招纳了十余名农民在温棚常年打工。

  前几年,一直务劳大田小麦、油菜、马铃薯种植的孙成海,第一次建起了一座五分地的温棚,结果,五分温棚地的收入远远超出了全家3亩地的收成,孙成海便一门心思投入到温棚蔬菜种植中,成为平安县第一批引种樱桃西红柿成功的农民。到2005年底,他的三座温棚年均收入已经达到2万元,成为全县蔬菜种植能手,并被平安县政府安排到宁夏和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温棚蔬菜种植和产业化经营。

  当看到自己家乡正在兴建的这种小温棚,在山东寿光却已经被年均收入5万元以上的大型保暖塑料温棚所取代,看到蔬菜收购商跑到温棚门前收购,没有后顾之忧的农户就像车间工人集中精力种植蔬菜时,本打算今年再建两座五分地温棚的孙成海在寿光便打定了主意:“我也要在下红庄建几座大型温棚。”孙成海还专程拜访了当地的农民技术员宋隆德,邀请他来平安县帮助自己建温棚、指导蔬菜种植。孙成海建大型温棚的设想,让他的三位同伴也兴奋不已,大家一拍即合,四人共同出资,由懂技术的孙成海管理经营温棚,同伴跑销路。

  2006年11月底,孙成海的温棚就等着上塑料布这一最后一道工序,再过十多天,就可以种上冬季当地小温棚无法种植的樱桃西红柿、乳瓜等特细菜。孙成海脸上堆满了笑容,他自信地说:“西宁的销路已经谈妥了,就等着我生产出优质、成批的‘产品’呐!一座棚每年可以保证5万元的收入。”

  2006年,村里人纷纷停止建设小温棚,准备建设大温棚。孙成海说:“下红庄的大型温棚越多,蔬菜产出越多,就有更多的客商愿意来下红庄上门收购蔬菜,就能让下红庄村在全省冬季特细菜种植上创出品牌、形成规模效应。”(作者:东治)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