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权力应该置于公众审视之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6日12:00 光明网
罗真如

  由于媒体对王怀忠、肖作新、王昭耀等贪官近乎集束式的负面新闻报道,有意无意间放大了阜阳的“丑陋”,让阜阳始终处于全国公众的审视之下。胡连松担任安徽省人大副主任兼阜阳市委书记6年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与“干部作风”有关的工作。除了想尽一切办法促进阜阳经济摆脱困局而奔走外,每年的工作重点是“督促市纪委、监察部门对干部的党风、反腐倡廉等工作进行民意调查”,以此表明反腐立场,安定民心。(2006-12-31《法制日报》)

  说起阜阳,人们恐怕更多的会想到劣质奶粉和大小贪官。其实,位于京九铁路中部的阜阳,是安徽省的一个大市,有一千多万人口,占该省人口的1/5。该市历史上也是英才辈出之地。这里是管仲、鲍叔牙、稽康的故里,宋代大诗人晏殊、欧阳修、苏轼都曾在此为官。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里,一波又一波的丑闻着实让阜阳感到了难堪。对阜阳而言,由于媒体的穷追猛打,让权力始终置于公众的审视之下,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件好事。

  不言自明,权力是个好东西,它是对社会财富、资源、机会甚至其他人进行控制的魔杖。谁获得了这个魔杖,谁就会拥有神奇的力量。如果权力处于公众监督的阳光之下,它就能调节社会的资源配置,维护社会功能的正常运行;如果处于阴暗中,他就会变成无恶不作的魔鬼。纵观王怀忠、肖作新、王昭耀等大大小小的贪官,他们之所以变得腐败透顶,成为人民的罪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些人在位时,由于权倾一方,舆论根本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这些人的权力也就无法处于公众审视之下,从而变得肆无忌惮。人非圣贤,动物性是人类本性最一般表现,任何人都会有追求食欲、性欲、享乐等欲望满足的需要。掌握实权的人一样具有最基本的人性,在没有或缺乏有效制约的情形下,面对美味佳肴、声色丽人、安逸享乐,有几人能够不屑一顾、岿然不动?有几人能防止权力变味、越轨乃至滥用?

  马克思曾经指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备受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导师高度赞扬的美国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说过:“民意是我国政府赖以存在的基础,所以我们首要的目标就是要保持这种权利;若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美国的另一个开国元勋詹姆斯·麦迪逊对于公众审视的看法更是一针见血,他认为,正是“看门狗”的角色使新闻事业成为“自由的防波堤”。

  现代国家的成功经验也一再表明,政治文明离不开健康的新闻舆论,新闻媒介对政府的全方位监督是保障民主和法治的利器。人们都知道,反腐败的关键是约束和监督权力,其中让权力运作透明化以及揭露和抨击权力的滥用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新闻界的身上。如果说隐蔽是腐败的特性的话,那么曝光和公开性则是媒体的本能。媒体日常的客观报道可将权力运作透明化,特殊的揭露性报道可将腐败丑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或者为司法机构惩治腐败提供线索,寻找证据。媒体的评论则是社会良知的体现物,它有利于形成反腐败的强大舆论,公众审视之下的权力于国于民有百利而无一害。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