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萨走后 谁是美国的新敌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7日06:35 大洋网-广州日报

  

老萨走后谁是美国的新敌手?
布什、萨达姆和本·拉丹的玩偶被摆在一起。
老萨走后谁是美国的新敌手?
4日,在大幅的萨德尔海报旁,他的支持者们“重现”萨达姆被绞死的场面。本报综合报道 2006年12月30日清晨,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脖子上被套上了绞索,伊拉克现政府处死了这位前国家元首。

  萨达姆之死应是一件大事,因为这标志着美国发动的旨在推翻萨达姆统治的伊拉克战争告一段落。

  从更宏观的历史视野来看,萨达姆的死还标志着20世纪风起云涌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终结。

  但是,从伊拉克自身的角度来看,萨达姆的死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因为谁都知道,萨达姆早就成了一只纸老虎,他的死对目前的伊拉克社会基本没有影响。伊拉克局势既不会因为萨达姆的死变得和平稳定,也不会因此变得更差——因为目前的伊拉克已经处于该国有史以来最混乱的状态。

  美国媒体分析称,萨达姆之死的真正意义也许在于,这位旧政权象征人物的离开会使伊拉克的局势变得更为清晰。对于深陷伊拉克泥潭的美国来说,萨达姆的死会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在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真正敌手是谁。

  本版文字:高延晶

  本报综合报道 萨达姆·侯赛因可谓是阿拉伯世界最后一位世俗的强权领导人,他的死意味着“阿拉伯民族主义者”退出历史舞台,此后,宗教极端主义者填补了他们留下的空白。

  按照美国伊战设计师们的想法,推翻萨达姆政权将会在阿拉伯世界带来一连串的“民主胜利”,但现在看来,萨达姆垮台后的最大受益者恰恰是美国最大的敌人——极端宗教主义者。同时,处决萨达姆也意味着埋葬了在20世纪煊赫一时的阿拉伯民族主义。

  “统一”尝试未果

  阿拉伯民族主义是一种世俗的意识形态,它的目标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团结和独立。阿拉伯民族主义发端于20世纪初的阿拉伯人反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民族大起义,它最终促成了阿拉伯国家在二战后纷纷取得独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阿拉伯民族主义影响最大的时期。当时的埃及总统纳赛尔成为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代表人物,1956年他宣布从西方殖民主义者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虽然这导致了第二次中东战争,但纳赛尔的个人声望以及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影响力也达到了顶峰。

  1958年,埃及与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阿联”),标志着纳赛尔在阿拉伯民族主义实践方面向“实现阿拉伯统一”的目标进军,他还试图在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推行“统一”计划。

  1961年9月,埃、叙统一破裂, 纳赛尔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统一”尝试也遭失败。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败给以色列,纳赛尔的声望跌落,以阿拉伯大一统为目标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走向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国家民族主义,各个阿拉伯国家也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国家关系。

  布什被动“变招”

  本报综合报道 2006年12月31日,驻伊美军死亡总数累计达到3000人,这突破了美国民众心理的又一大关口。伊拉克局势的不断恶化让美国在伊拉克泥潭越陷越深。

  伊战至今已有3年9个月,美国有线新闻网12月中旬的一次民调显示,67%的美国人反对伊战,布什的支持率也连创新低。在中期选举共和党失利的冲击下,布什政府终于显露出调整伊拉克政策的迹象。

  据报道,布什将在1月发表国情咨文之前,宣布对伊拉克的新政策。但是,布什并没有放弃对伊政策的核心内容,他将要采取的“新政策”很可能会让希望尽快撤军、减少伤亡的多数民众大失所望。

  据美国媒体披露,布什酝酿中的对伊政策调整不但不会减少驻军,反而将增派2万~3万军人。但重要的是,增兵只能治标而不治本,因为伊拉克战乱的根源恰是美军的占领本身。五角大楼2006年11月出台的一份报告表明,伊拉克80%的袭击事件是针对美军及伊拉克部队的。

  对伊政策进退两难

  美国舆论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实际已经没有多少选择。以美国现有的财力和兵力状况,增兵注定只能是短期行为。如果连这最后一招也失灵,布什政府的对伊政策将很可能走进死胡同。

  但布什政府同时深知,一旦被迫撤军,不仅将意味美国现行对伊政策的彻底破产,而且将标志着新保守主义改造中东之梦的最终破灭,就连布什个人的历史地位也将受到影响。因此,不到最后一刻,布什政府在撤军问题上是不会轻易松口的。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