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来50多种新鸟栖息 复活21种木本植物 崇明西沙湿地:申城新氧吧 “生态修复”一期工程见效,湿地公园将对外开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7日09:00 解放日报

  本报讯 (实习生 孙欣 记者 黄勇娣)崇明东滩湿地,闻名已久;在海岛西端,西沙湿地近来也备受关注。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西沙湿地的“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已于日前结束,这里营建了全国首个温带淡水湿地林,先后吸引了50多种鸟类驻足、栖息,并种植成活了21种木本植物。

  西沙湿地占地约4500多亩,为何要修复?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末,它曾被一些渔民挖塘养鱼,环境遭受到破坏。几年前,有关科研人员有意在这里开辟科研、旅游“双行线”,首要任务就是对这块湿地进行修复,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沿着一道绵延不断的栈桥,笔者进入了西沙湿地。只见许多树上都挂着白色标牌,原来是跟踪调查引入树木的生长情况的。科研人员介绍,“生态修复”工程,要先修复特有的河口滨岸湿地林,因为这是湿地生态系统最基础的部分。于是,他们营建了首个温带淡水湿地林。经过一两年的实验,具有耐湿、耐淹、根系厌氧等特点的杂柳、江南桤木、沼生栎等21种木本植物存活了下来,从而改善了湿地“芦苇当道”的单一植物形态。

  植物多了,鸟的栖息地也就多了,引鸟工程正式开始。崇明西沙采用全新的生态引鸟模式,它不同于原来的给鸟类搭建现成鸟巢和放置饵料引鸟,而是提供丰富的可建巢的树种和合适的水域,并且大量放养鸟类喜食的蟹类和鱼类,形成天然食物链,吸引鸟类前来“安居”。此外,科研人员还搭建了3.5公顷的引鸟平台,给体形较大的鸟提供“停机坪”。这样,白鹭、苍鹭等前来落户了,而野鸭、 鹬等候鸟也在迁徙途中来此歇脚。植物、动物种类丰富了,可以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据悉,“生态修复”二期工程将于本月正式启动,不仅深化首期的科研成果,还将建立新的示范工程。华师大的童春富博士说,不久后西沙湿地公园还将对外开放,届时这里将成为一个天然大氧吧,市民可通过栈桥进入湿地深处,一边散步观景,一边呼吸“洗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