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阿妈妮与三个上海孤残儿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7日09:48 常州日报

  40多年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一位朝鲜族阿妈妮与三个上海残疾孤儿结下了母女情缘。她用质朴与善良为三姐妹撑起一片天。到中国

  芮顺姬是个爱说爱笑的老太太,虽已满头银发,但走路的步伐和说话的语气,不像80多岁的人。芮顺姬说:“中国就是我的家,养育国家的孩子是我的责任。”

  芮顺姬是朝鲜族,老家在韩国。13岁时,日军侵占朝鲜半岛,一些爱国志士不甘心当亡国奴,跨过鸭绿江,和中国人民一起开展抗日游击战。她就是那时跟着乡亲们到中国东北的。

  说起往事,老人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抗战胜利后,我和同来中国的朝鲜族丈夫没有回国,因为我们深深喜欢上了中国这片土地,我们就像当年在自己家乡一样。”扎根草原

  1959年,芮顺姬加入中国共产党,还被选为当地的人民代表。1964年,芮顺姬和丈夫分手了。芮顺姬领着母亲和幼小的儿子来到锡林郭勒草原。刚来时生活很困难,没吃没喝,也没住的地方,一筹莫展时,锡林郭勒盟民政局的同志找到芮顺姬说,再给你几个女儿吧,她们是“国家的孩子”,你要照顾好她们。

  老大国秀梅、老二国秀琴、老三国秀霞。1960年从上海孤儿院到锡林郭勒草原时,已是身体多病,腿脚残疾,走不了路,更骑不了马,生活上不能自理。

  芮顺姬老人回忆说,孩子们可怜啊,三个小脑袋从屋里炕上的窗口向外张望着,小眼睛里充满期盼。那时,芮顺姬的母亲年岁已大,儿子才8个月,再要照顾好三个“国家的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可她没有退缩。“我与孩子们生活了20多年,她们成了家、找了工作……”说到这里,芮顺姬老人爽朗地笑了。

  女儿心中的阿妈妮“阿妈妮,是不是来客人了?家里这么热闹,你们在笑什么?”说话间,走进来一位拄着双拐的中年妇女。芮顺姬老人快步走上前,说:“呀!我二丫头回来了,你咋回来了呢,今天不上班吗?”“阿妈妮,我听小弟说你感冒了,好些了吗?”中年妇女一脸急切的表情。老人笑着说:“没事了。”

  “这是我的二丫头国秀琴。”国秀琴了解我们的来意后,高兴地说:“阿妈妮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在困难面前低头。她是我们姐妹心目中的好阿妈妮。”

  国秀琴给我们讲了起来:阿妈妮为我们姐妹没少受苦受累,我大姐右腿残疾,小妹是左腿,我的双腿残疾,每天只能坐在炕上,拉屎撒尿时,阿妈妮就把便盆放在炕上,便完了再拿出去清洗。那时阿妈妮每月工资34.5元,要让我们吃好、穿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阿妈妮每天半夜就起来去脱土坯,不管白天多累,从没有间断过。她总对我们念叨,阿妈妮每天能脱150块坯,一块可以卖1.2分钱,每天就多了1.8元的收入,就可以给我们做点好吃的了。

  我是阿妈妮背着上学的,一直念到初中,那时我18岁了,阿妈妮60多岁了,每回背我都累得满头大汗。上学时,阿妈妮不让我们住校,说学校睡的是床板,我们的腿怕寒,在家里她总是把炕烧得热热的。

  国秀琴红着眼圈拉着芮顺姬老人的手深情地说:“阿妈妮,那时候我们不懂事,让您受了不少累,可您却从没有埋怨过我们。阿妈妮,您就是我的亲生母亲啊!”

  “你这傻丫头,怎么还跟我客气上了,还提这些干啥。现在你们一个个把日子给我过好了,我就高兴了,就满足了。”现在,每逢节假日,女儿们就回来与她团聚。(新华社1月5日专稿伊荣、杨凌云)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