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审计"不称职高管"应透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7日09:49 东方网

  昨天,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首个任期考核结束。对这一为期3年的考核,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评价认为:绝大部分中央企业负责人表现不错,但他同时表示,有15位央企负责人任期考核不称职而被免职。(1月6日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

  记得此前国资委“掌门人”李融荣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对国企高管“不在状态就得换人。”态度十分坚决,现在看来,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对央企老总考核不合格者免职,只是一种理所当然的组织处理,15位老总免职并不能免除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因此,接下来就看“李金华们”对其离任进行认真审计,并期待着将结果公布于众。

  这绝非戴上“有色眼镜”来看待被免职的央企老总,而是当央企的老总天生就有对国有资产尽忠尽职的那份责任,现在因任期考核不合格被免职了,到底在什么地方“不合格”?有没有明摆着的“硬伤”或被隐藏着的“暗疾”,都要让它见见光。应该说,这是对国家和人民最起码的交待,也是为自己做一个阶段性的结论,对个人前程大有裨益。而且根据以往审计的情况看,一些央企负责人离任后,问题成堆,甚至涉嫌经济犯罪。审计长李金华在05年所做的审计报告中指出,38个中央部门、企业,约涉1,500亿“问题资金”,对10户中央企业原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发现,这些企业对外投资、借款、担保等造成损失145亿元,已几占“问题资金”近一成,主要是由于违规决策和管理不善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央企老总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应紧紧跟上,这锹“土”挖得越快越好。

  不仅如此,这锹“土”挖得越深越好。从以往一些官员腐败案涉及央企的窝案串案中不难看出,国企高管腐败案虽然看似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违规处置资产、关联方交易让利、违规经营、集体受贿、真送假买、合伙私分、隐匿赃款等一环套一套。审计机关仅2004年清出国有资产损失达3521.2亿元,而因国企高管腐败造成的国资损失相当惊人。 然而,个别贪婪的央企老总不会把“腐败”写在脸上,必须通过审计机关的“深挖”,透过一些表象摸清腐败脉络,及时将“不在状态”、黑手早已伸向“国资大餐”的央企免职老总拿下。如果在一些串案窝案中央企高管腐败问题早些被查处,国资损失将会减少许多。

  期待着此次被免职的央企老总离任审计结果早日公布。


作者:梁江涛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