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当农民”是一个彻底的伪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7日15:52 红网

  最近,互联网上流传着一篇《大声问一句:以后谁来当农民?》的帖子,说陕西某县有关调查机构对当地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做了调查,发现当地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占到总劳动力人数50%以上,而后果是农村剩下的人口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与此同时,该调查还发现,当代中学生看不起农民也不愿当农民,农村新增劳动力来源堪忧。于是,发帖者疾呼:以后谁来当农民?(据1月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这个帖子不仅被《中国青年报》“思想者”专栏转载,而且编者也认为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又专门配发了一正一反两篇文章,希望“真理越辩越明”。中国13亿人口,8亿是农民,在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国度里,居然发出“谁来当农民”的疾呼。这果然是一个问题吗?稍稍有些农村、农业、农民常识的人都会一笑置之:这是一个彻底的伪问题。

  在帖子的作者看来,农民一打工就脱离了农民身份,成了城里人。现实回敬我们的答案是,这样的看法太幼稚了。打工的农民被称作农民工,尽管在“农民”后面加了一个“工”字,可是谁也不会把农民工看成城里人或当地人。前几天有消息说,广州“人均”GDP过万美元率先“发达”了,仔细一看才晓得,人家这是“户籍人均”,为广州GDP增长出了大力、流了大汗的几百万农民工,根据就没有资格去“平均”。

  春节立马就要到了,尽管还没有民工返乡潮的消息,但可以毫无悬念地推测,在春节期间,在中国的一条条铁路上、一趟趟旅客列车上,作为主体的正是这些被称为民工的农民。他们依旧是农民,无论从现行的户籍政策,从城里人和他们自己的心理定位,还是从他们工作生活的轨迹来看,他们都还是农民。他们的打工不过出门挣钱,而他们的土地并没有因此而荒芜。

  有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民依旧会在农忙时节返乡种田,特别是在国家实施补贴政策之后,耕种土地越发成为农民不想放弃的宝贵权利。农村商品意识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青壮年劳力可以放心地出门打工。耕地、收割等劳累活,完全可以拿钱承包给别人以机械的方式进行、平常时节,老人、妇女和儿童成为农村居民的主体,这是实情,但除了对农村治安等方面构成一定影响外,似乎给“谁来当农民”没有多大关系。基层政权当然会感到劳力的紧缺,但修渠修路等劳务完全可以同样用购买的方式解决。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国家政策的方向,出现劳动力外流是好事,而带来的一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国家政策调整予以解决。大喊“没人当农民了”,显然是杞人忧天。将农民捆绑在土地上倒是不用担心没人当农民,但那样做显然背离了潮流,在如今的中国也是无法再实现了。

  而想要将农民的子弟继续捆绑在土地上,更是痴人说梦,也是极度不道德的。社会阶层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各阶层之间有着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方面的差距也是不容否认的。作为个体的人,从弱势阶层向较强势的阶层跃升,这是正常的,也是值得鼓励的。农民的子弟不想当农民,这有什么错吗?过去那种假大空思维早已没有了市场,教孩子说假话,即便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长大了还要当农民”,这又有什么意思呢?

  中国不缺农民,越多的农民去当技术工人、知识分子、企业家,便越是好事。如果哪一天“谁来当农民”成了一个真问题,那正是我们该举国共庆的时候。

稿源:红网 作者:周之南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