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箱盐"钓"走3万元 "连环计"横跨三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1:40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尹书月

  ■核心提示:年关临近,装修装饰材料市场生意火爆,商家忙着挣钱,骗子也绞尽脑汁赶着发这路财。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分工明确,计划周密。尽管事后仔细想想其中有很多漏洞,但受骗者当初还是不免被对方牵着鼻子“往套里钻”。原本以为只需倒倒手就能挣到3万余元,哪料到头来反倒被对方“捞”走3万元。在省会长安装饰材料城经营装饰材料生意的曹先生看着3万元换来的40箱所谓“苯类物质清除剂”欲哭无泪。

  ■装饰门店来了个“业务员”

  1月5日中午,记者在长安装饰材料城见到了受骗商户曹先生。指着堆放在门店里的40箱“苯类物质清除剂”,曹先生痛心地说:“也怪我当初太不细心了,如果再慎重一些,就不会掉进这场骗局当中了。”

  曹先生回忆说,骗子拉开行骗“序幕”还得从几个月前说起。2006年9月份的一天,他的门店来了一个40来岁的男子,声称是北京某厂家的业务员,该厂刚生产出一种新型装饰材料,名为“苯类物质清除剂”,使用时在这种产品中兑上水,在新装修的房子里喷洒,就能消除苯污染,有益人身健康。该男子称厂家欲在石家庄寻求合作代理商,临走时,除了留下该厂的产品介绍和名片外,还特地留下3小袋“苯类物质清除剂”,说可以免费先让曹先生试着卖卖看。

  ■天上掉下3万元“大馅饼”

  大约一个月后,曹先生的门店来了名“顾客”,除买了些其他的装饰用品外,还花了12元买走了一小袋“苯类物质清除剂”。又过了一段时间,一名自称是“某后勤部”的姓张的男顾客也来说单位准备装修,指名要买“苯类物质清除剂”,并买走剩下的两袋。再过了一个月,最初买走一袋“苯类物质清除剂”的那名“顾客”又来了,说想再要几十袋(指“苯类物质清除剂”)。曹先生告知店里已没有货,随后按照当初“业务员”留的电话与北京“厂家”联系,但“厂家”说要的太少,不供货。

  2006年12月30日,“大买卖”终于上了门。上次说单位要装修的那名“后勤部”的张某又找到店里,说想要4000袋“苯类物质清除剂”,而且手里有单位的证明信并加盖了大红公章。“按照‘业务员’当初给我说的价,每袋进价是12元,我卖出去每袋20元,这样的话,对方要4000袋,倒倒手就能挣到32000元。”想到这么容易就能挣到一笔钱,曹先生着实暗自高兴了一阵子。

  ■奔波一夜买回40箱盐末

  接了大订单后,曹先生还不放心,又按照证明信上的联系方式与“某后勤部”的负责人张某通了话,对方证实确实要装修,正在安排人员购买装饰材料,双方还谈好了交货日期。

  放下电话,曹先生又拨通了北京“厂家”的电话,一名女“工作人员”说,厂子里没有现货,“货物正运往江苏,车现在走到山东德州了”,她给曹先生提供了一个手机号,“要不你和我们的王科长联系一下,看他能不能给你挤出一部分货”。电话很快接通了,“王科长”听后很“义气”:“那好吧,你等会儿,我跟客户商量一下,看能不能照顾你一下。”随后不久,“王科长”回电:“跟客户说好了,答应给你拨4000袋,你到德州来接货吧。”

  双方谈好价格,每一小袋“苯类物质清除剂”12元,4000袋(装成40箱,每箱100小袋)总计48000元。在一番商谈后,“王科长”同意曹先生先付3万元货款,待他从江苏返程时再来取剩下的18000元。

  曹先生没多想,叫上一个朋友连夜奔赴德州。到德州后,“王科长”说货卸在一个地方,他会安排一个“业务员”过来接钱交货。很快,“业务员”来后,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40箱“苯类物质清除剂”装到了曹先生带来的车上。“因为是晚上,我也没有仔细验货就装了车。”曹先生后悔地说:“要是当时撕开一袋看看,也就能发现破绽了。我当时光想着尽快装上货拉回去,再倒手卖出去就能挣到3万多块钱啊。”

  ■类似骗局仍在继续上演

  装好货后,曹先生连夜往回赶,车至栾城,曹先生给“某后勤部”的张某打了电话,刚开始对方一直关机,后来总算开机了,曹先生告诉对方,货已拉来,请对方准时接货。“可张某说,他正在去定州开会的路上,等他回来再联系。“此后我再打他手机,对方一直处于关机状态,一直到现在也没开机。”

  直到这时,来回奔波想做一笔大买卖的曹先生终于有些明白:自己上当了!“我打开包装袋看时,哪里是什么清除剂,里面装的分明是一些盐末。”曹先生又急忙跑到张某所谓的“单位”和移动公司核实相关地址和电话,得知这果然是场骗局,曹先生随即报警。

  接下来,曹先生从一名朋友口中得知,和平路装饰材料城也有人遇上了骗子。“我连忙赶过去,才知道在我之前,有个男子也到这名商户店里留了材料和名片,说法一模一样,但这家店主比我警觉,没有相信对方,也就没有上当受骗。”

  曹先生说,后来他打听到,在省会几个大型装饰材料城,许多商户都遇到过同样的“生意”。“我后来装成别的商户,按照原来的电话给北京的‘厂家’联系,对方接了电话,张口先问我是哪个地方的,接下来的说法和原先跟我说的完全相同,这说明骗子在许多地方‘撒了网’,钓住谁算谁,现在肯定还会有许多的商户正在面临被骗的危险。”

  ■警方提醒商户当心受骗

  5日下午,河东刑警中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到商户曹先生报案后,警方也很重视,按照曹先生提供的几个手机号拨打,对方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拨打北京的那个小灵通号时,对方接听电话后说‘没货’,然后就挂断电话。”警方表示,根据案情需要,他们准备对此立案调查,“也希望能了解到别的被骗商户的情况,这样可以有利于案件的进展”。

  其实,曹先生遭遇的这个骗局,骗子的手段虽然看似巧妙,仔细分析一下,还是可以从中发现不少漏洞:

  工厂怎么会没有货呢?“厂家”这么说,就是想借此吊商户的胃口。

  怎么就没有撕开小袋验验货?假如撕开袋看看,是真是假岂不一目了然吗?

  包装袋上没有厂家联系电话,是很明显的一个漏洞。

  “某后勤部”的具体地址事先应当核实一下。

  警方在此提醒其他商户,遇到这样的事还得多个心眼儿,一定要事事当心,仔细分析每一个细节,警惕骗子从中做手脚。一旦被骗,请及时与警方联系。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