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凌凌的水流到农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4:00 大河网-河南日报

  饮水机在一个村庄的兴衰史

  石罢村是宜阳县一个不太富裕的村庄。但在2006年6月以前,饮水机却是石罢村每家必不可少的“奢侈品”。这不是摆阔,而是村民们无奈的选择。

  伊河伸开手臂拥抱着石罢村。清澈的河水滋养着这一方水土,但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大量工业废水注入伊河,这条河流开始成为村民们的梦魇。

  石罢村的青年素来有尚武传统,入伍从军一直是青年们的梦想。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绿色军营离青年们越来越远。“1988年,我开始担任民兵营长,每年都带年轻人应征入伍。”村党支部书记姬长怀回忆,“但体检下来,几乎没一个合格的。肝炎、肝肿大……连部队体检的医生都纳闷:石罢村的年轻人体质为何下降得这么厉害?”

  姬长怀对靠近伊河的56户村民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让他震惊。303口人,得癌症、偏瘫、肝炎的竟有50多人,而且离伊河越近发病率越高。去世的老人中,平均年龄只有52岁。他意识到,他们日常饮用的水出了问题。

  “我们以前喝的水又苦又涩,烧开后水面上漂着一层厚厚的水垢。你说,不用饮水机怎么办?”姬长怀说。饮水机在石罢村风靡了一年,却以一种令人欣喜的方式“退休”了。姬长怀告诉我们:“去年6月,省里投资给我们打了一眼深井。井水甘甜,比矿泉水都好喝,根本就用不着饮水机了。”

  浑身是嘴也说不完党的好

  渑池县天池镇西元村农民王年朋领着我们看村前的一道深沟。沟深坡陡,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直通沟底。“以前,我们世世代代都喝这沟里的水。”王年朋说。

  王年朋说,沟有70多米深,村里年轻人出外打工时,老年人到沟里取水,只能端着小脸盆来回折腾。由于取水困难,村里人不舍得洗衣服,满街的孩子都脏得像个泥猴。

  这还不是西元村农民们最窝心的。王年朋告诉记者,由于是露天取水,下雨时,周围的污水都流到沟里面。“水脏得让人难以下咽。”王年朋说。有一年,村里男女老少都拉肚子,县卫生局派出了医疗大队,在村里住了一个月才控制住了病情。

  去年9月,西元村第一次用上了洁净卫生的深井水,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王年朋担了一辈子水的公爹笑得合不拢嘴:“老了老了,没想到用上了自来水。”他一再叮嘱王年朋:“水利局的人来了,你一定得好好招待他们。”

  清凌凌的水流到农家,在受益农民心中激起了阵阵暖流。泌阳县老河乡西赵岗村农民何厚芹告诉记者,以前用水烧茶做饭,水就像面糊一样,白乎乎的净是水垢。现在的水干净、卫生,像撒了白糖一样甘甜。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拉住记者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一句话让在场的人感动不已。她说:“浑身是嘴也说不完党的好。”

  更多农民将喝上安全水

  “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甘泉流进家,农民乐开花”,在随“十件实事”督查组采访期间,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省水利厅厅长张海钦说,保障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已成为最受农民群众欢迎的实事之一。

  张海钦介绍,氟砷含量超标的饮用水、苦咸水、污染的地表和地下水正成为严重威胁农民身体健康的三大隐患。据调查,我省共有2000多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遍布全省18个省辖市158个县(市、区)。

  让农民喝上安全卫生的水,已成为水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第一要务。来自省水利厅的数字显示,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已完成投资5.4亿元,使154.7万人喝上了安全水。自2005年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我省告别不安全饮水的农民已经超过300万。在刚刚结束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再次郑重承诺:2007年,我省将再让不少于200万的农民喝上安全水!

  与此同时,我省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水更清,天更蓝,农民的日子,也会像安全洁净的水一样,更甜美。②6

  □本报记者董学彦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