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公约 你有困难一院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4:05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古灵 本报记者 蒲兰 摄影 何海洋

  昨天,对于银沙正街33号院的所有居民来说,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一份特殊的“爱心公约”在大院诞生了。

  “同进一个门,同住一个院,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约定:无论谁家遭遇困难,我们都要伸出援手,尽最大努力来帮助……”当居民干梅枝大声念出这份不一般的约定,大家不禁欢呼起来。而年过七旬的惠宗源眼眶湿润了。“这样好,真好。”憨厚的老惠用简单的语句表达着心中的喜悦。

  本报报道催生爱心公约

  惠宗源是在成都住了几十年的北方人,除乡音未改外,其他方面都是地道的成都人了。正是他和另外几位居民拟定了这份“爱心公约”。

  “其实这也是你们的报道触动了我们。”老惠告诉记者,自从本报推出“和谐成都家家亲”的爱心系列报道后,他每期都在看,那些爱心故事不但深深打动了他,还引起了他的思考。“我就想要是周围的人能够团结起来,那谁遇到困难,不用找新闻媒体,就近就可以得到帮助了。”老惠把自己的想法跟几个老邻居一说,立马得到了大家的附和。于是,他们和大院院委会一起拟定了一份“爱心公约” ,在全院的居民大会上得到了全票通过。

  孤老太成了公约首个受益人

  在这份“爱心公约”上,不但所有的居民都约定互相帮助,而且大家还决定组织一个“爱心小家”,并招募志愿者,给需要的人提供援助。

  大院里的孤寡老人黄婆婆成了公约的第一个受益人。孤身一人居住的黄婆婆已经80多岁了,因身体原因让她对于买菜煮饭等家务活已经力不从心了。以前,不少居民买菜的时候都会给黄婆婆捎一份,谁家做了好吃的也经常给黄婆婆送一份。不过这次大家约定把这种零散的爱心固定到了人头。“买菜的事情甘大姐负责,剩下的家务活我们几个人轮流帮忙。总之要大家一起帮助黄婆婆,让这个老年人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过得开心。”老惠的话让黄婆婆咧开嘴,开心地笑了。

  ·爱心银行

  开户社区

  银沙路社区 存入:一个爱心大院

  杨柳巷社区 存入:心理关爱志愿者12名

  新鸿社区 存入:书籍和学生学习用具, 为低保户免费订报纸

  八里庄社区 存入:党员志愿者20名,自愿为孤寡老人提供服务;专业师傅,为下岗职工提供电工、烹饪、家电维修免费培训

  黉门街社区 存入:保洁工、保安、家政服务员、营业员等40多个爱心岗位

  开户市民

  赵小姐 存入:捐助小山100元

  李婆婆 存入:捐助李春根500元

  梁先生 存入:捐助任爱萍1000元

  十多位企业老总 存入:捐助爱心基金近4万元

  张医生 存入:希望找一位学生结为对子

  ·爱心缺口

  脑瘫孩子东子:希望能找个学校读书,今后自己养活自己

  杨丽蓉:希望有一台电动缝纫机,并且希望女儿有一台电脑

  唐遂兰:希望开家织毛衣的小店,开通一条爱心热线

  陈吉春、童家森夫妇:希望能为即将大学毕业的儿子在成都找份工作

  覃师傅:希望能够换一个收入高一点的工作,解决自己和老伴的基本生活需求

  5岁的小毛:希望爸爸能够有个工作,这样,爸爸能上班,她也能上学

  病重的李春根:希望能得到医药费帮助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