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防护实行网状分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6:37 浙江日报

  针对奥运目标和对象的防护,构建场馆防护网、驻地防护网、路线与活动场所布控网、重点人员防护网“四张网”。

  记者:那么,这种人民战争的理念在你的课题中有何体现?

  王广海:它是北京奥运会反恐怖的重要内容,我们提出了构筑“四网”、“七网”的方案。

  记者:用的都是“网”字,可见真是“人民战争”。什么是“四网”?

  王广海:所谓“四网”其实就是针对奥运目标和对象的防护,它包括4个方面:构建场馆防护网、驻地防护网、路线与活动场所布控网、重点人员防护网。

  奥运会场馆的安全防护网很好理解,这是奥运会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国际上的惯例,每个场馆在使用前就必须首先进行薄弱环节分析和风险评估。只有评估达标后,才能投入使用。

  场馆在进入比赛使用阶段后,就要根据各类场馆的具体情况,确定警报等级和兵力投入规模。这里有个“三区”的讲究。

  首先就是现场区,也称为红色控制区,这主要是指在奥运会场馆周边,只允许注册车辆通行的区域,一般范围为场馆周边界向外延伸50米到400米,这是从场馆到第一道封控线之间的区域,这个区域非工作人员不得接近,观众安检后按规定通道进入观众席。在这里安保部门要设立现场封控队。

  其次就是警戒区,这是场馆周边更广泛的一个区域,是从第一道封控线至第二道封控线之间的区域,一般为场馆外围400米到1000米的范围。这一区域停放的车辆主要是奥运专用车辆,实施安检后按规定位置停放。这里要设置外围封控队实施警戒。

  外层是管制区,这个是指场馆周边外围1000米到1500米的范围。主要由交通警察实施管制,由治安民警逐家逐户逐单位地进行排查登记,这个区域会设置周边封控队来进行控制态势。

  住地防护主要是指奥运村内的安全,这个都有一套非常详细的措施。

  路线和活动场所安全是指要在奥运大家庭成员出入往来途中路线的警卫,以及他们在非场馆场所举行的一些重大活动中的警卫,这个也非常重要。

  记者:重点人员的防护让人很感兴趣?

  王广海:对。这里的重点人员防护除了参加奥运会活动的警卫级别要人外,还包括奥运大家庭成员中的重要人员,比如体育明星、世界级的裁判和教练员等。他们也是保护的重点。

  这方面我们有丰富的经验。第十届全运会期间,南京就对田径运动员刘翔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没有比赛的时候,就实施专人专车随身警卫,这样既有效地处置了围观群众引起的骚动,也为防范可能的恐怖袭击提供了保障。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