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们期盼的眼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6:37 浙江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李月红 江东报道组 陈伟奋) 日前,在宁波市康复中心语训大班接受失聪治疗的小尤蕊,收到了一份新年礼物:一件红白相间的毛衣。

  这件毛衣是宁波东海花园社区72岁韩翠菊阿婆织的第138件毛衣。2年来,韩阿婆亲手织了130多件毛衣,送给宁波民工子弟学校以及残障学校的孩子们。

  2005年,韩阿婆赶织了40多件毛衣,把它们送给了江东爱心小学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们。因为毛衣有限,学校只能从19个班级里各挑选2名学生。“临走时,学校里所有的孩子都出来送我,他们一直看着我,追着车跑……”韩阿婆想起这些,眼圈就红了。

  韩阿婆回到家,就开始了织毛衣计划:每天凌晨3时起床,拿起针线就织。白天针线不离手,晚上看电视时,手也不闲着,仍织个不停。夏天天热,坐在小区阴凉处织。生病了,躺在病床上织。

  对这些爱心毛衣,韩阿婆从不马虎。从样式到图案,她都仔细琢磨,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设计:大一点的男孩玩耍活动较多,就把衣领做成拉链式的,孩子热了可以拉下拉链;对小一点的孩子就用圆低领。

  韩阿婆的行动还得到了全家的支持。老伴章大爷包揽了家务,有时,还给韩阿婆打下手,帮忙卷毛线。

  这天,韩阿婆把最后20件毛衣送给了聋儿孩子们。孩子们高兴坏了,纷纷脱下外套,试穿新毛衣。“真合身,不用等爸爸过年来给我买衣服了。”7岁的陈尘穿上一件蓝色毛衣后,欢快地报告老师。

  欢声笑语把隔壁班的小朋友也吸引过来。看着他们企盼的眼神,韩阿婆又开始心痛了:一年没停歇,也就织了80多件,可有需要的孩子远不止这些。她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困难家庭的孩子都能穿得暖和些。

  编后:小小一件毛衣,让这个新年变得温暖。过去的一年里,本版刊登了一些爱心故事。他们在物质上慷慨相助的同时,总会产生一种激励人生、感动社会的力量,让人感到爱心是一种真情,爱心是一种和谐,爱心更是一种分享。为此,我们将继续关注身边的爱心故事,讲述爱心感受,提出爱心建议。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