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乘车刷卡实乘实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6:45 大洋网-广州日报

  

老年人乘车刷卡实乘实补
不少老人认为免费乘车是应该享受的权利。 记者 邱伟荣 摄老年人乘坐公交车或可刷专门IC卡,由财政实乘实补,这是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获得的消息。据悉,由于老年人免费乘车对公交企业造成较大收支压力,现行办法亟须改革。有关部门在去年下半年就已提出,可以实行政府补贴到人,但凡符合条件的老人都定期发给补贴,但这一措施势必对政府财政带来较大负担,而记者调查发现多数老年人也不愿意接受。

  为此,东莞市民政局老龄办提出,可以为老年人定制特殊的公交IC卡,由政府财政进行实乘实补,这一措施将于近期提交东莞市政府讨论。

  文/记者顾翔、李少威、潘勤毅

  实习记者熊慕华

  现状:

  全面补贴制约公交发展

  东莞市区的老年人乘坐城巴车辆早已实现“一卡通”。他们只要掏出民政部门颁发的老人证,在司机面前晃一晃就可安然落座。

  作为本地户籍老年人的一项福利待遇,老人们对此十分满意。但这一措施的致命硬伤在于背后没有政府财政支持,老年人乘车的经济成本全部由公交企业承担。

  记者了解到,东莞市符合免费乘车条件的老年人约有28万,尽管有关部门统计认为其中只有三成左右有乘车需求,公交企业也已不堪重负。据有关部门人士透露,截至去年8月份,城巴公司的亏损已经达到2000万元左右。如果剥离老年人福利这一部分政府责任,有关公交企业的负担则会大幅减轻。

  “企业不能盈利,最终做不下去。”这是东莞市交通局局长韩任海对推动公交发展的一个表述。正因如此,在市委、市政府立下“一年实现公交状况明显好转”军令状之后,老年人免费乘车改革也显得尤为迫切。

  改革:

  符合条件者享免费待遇

  去年8月,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首次提出应该对公交进行财政补贴,各镇政府要把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安排,重点扶持。而老年人的乘车福利应该收归政府承担也由此进入了建章立制的视野。几个月来,有关部门一直在抓紧拟订新的老年人福利乘车措施,主流意见是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进行全面补贴,由政府定期(如每个月)发给一定的车资,老人乘车则仍然正常购票。

  享受补贴应该符合什么条件呢?据了解,目前,老人乘坐公交在三种情况下可以免费:一是凡具有东莞市常住户口(含荣誉市民)、年满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持东莞市老龄委制发的《东莞市敬老优待证》,在城区范围内免费乘坐公汽;二是已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发有东莞市职工退休证,且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员,也可在虎门免费乘坐公汽;三是持有“东莞市农(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证”的老年人,乘坐市内公汽时也可享受免费待遇。

  问题

  三成补贴人群有乘车需求

  民政部门统计显示,目前符合免费乘车条件的老人有22万多人、残疾人6万多人,如按每人每天乘坐两次公共汽车的标准计算,政府财政每人每月需要发放补贴120元,全市共需发放补贴4亿多元。

  然而一年数十亿元的新增财政支出可能很难用到实处。据东莞市民政局老龄办陈主任介绍,这28万补贴人群中,只有不到三成有乘车需求。“首先,经常坐车的老人集中在市区以及虎门等发达镇区;其次,60岁到65岁的老人是乘车次数最多的群体,但他们10个人中只有3个有乘车需求,70岁到80岁以及更大年纪的老人,基本不可能乘坐公交车;第三,居住在农村的老人几乎不出门。”而残疾人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肢残、盲人、精神有障碍等残疾人由于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也不会轻易出门。

  这就意味着,政府的巨大投入可能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对老人、残疾人乘车有帮助,其他部分则变成了不必要的新增福利,是对资金的浪费。

  老年人冷对补贴购票

  根据民政部门及记者的调查,上车出示老人证已经成了乘车老人的习惯,他们把这一方式看作社会尊重老年人的体现,形成了牢固的心理依赖,所以他们对补贴购票根本不买账。陈主任介绍说,老年人认为,免费乘车“只是为了能得到老年人该享受的权利”,希望这一政策不要改变。

  公交车上,家住莞城北隅社区、今年64岁的张伯对记者说,现在的老人大多不愁吃穿用,根本不会在乎政府补贴的那点钱,自己支持免费乘车也不是为了省钱,而是心里觉得这是在享受权利,自己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坐在他旁边的陈伯年纪更大,他说得则很实际:“上车交钱意味着要在车门口站上一段时间,这样一耽误,还没等你坐稳车就发动了,年轻人都站不稳,何况我们呢?太危险了!”

  家住火炼树附近的张婆婆则表示,自己很少出门,偶尔去看朋友或走亲戚,也不坐公交车,因为坐公交车“受气”,所以政府是否补贴车资她认为无所谓。

  新方案

  “专用IC卡”按需发放

  针对全面补贴方案存在的缺陷,东莞市民政局老龄办近日提出了一个新方案。老龄办建议,政府可以制作一种“专用IC卡”,由老龄办统计乘车人数,再按照实际乘车人数发卡,最后由财政结账,以实乘实补的形式解决老年人、残疾人免费乘车费用问题。

  这样一来,既节省了财政资金,避免了福利资金的浪费,同时也可保持老年人已经习惯的心理优势,让政府的福利措施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能惠及有需要的老人。

  据老龄办陈主任介绍,可以考虑由公交企业对“专用IC卡”实行5折、3折甚至2折的优惠,通过刷卡器识别和记录,公交企业每个月统计一次,然后由财政支付。

  有关人士指出,由于目前只有市区的城巴才有刷卡系统,因此这一方案可能仍需制定细化的补充措施才能对全市适用。目前,新方案得到了东莞市常务副市长冷晓明的首肯,近期将在联席会议上提出讨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