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湖北汉子的“世界之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6:47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记者 沈伟 欧阳键

  【核心提示】

  身残志坚的李超洪认为,战胜悲观与绝望,是一个残疾人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困扰残疾人的悲观与绝望情绪,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歧视造成的精神创伤。

  李超洪花费10多年时间,发信邀请世界各国首脑、政要,为残疾人书写献辞,呼吁促进“残健平等”。

  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安南及世界上144位国家元首、93位政府首脑、75位议长,给李超洪寄来了题词、信函和亲笔签名照片,一些首脑还赠送了书籍、光碟、邮票等礼品。

  自强不息战胜绝望和悲观 好运降临赢得工作和爱情

  46岁的李超洪现任荆州市公路局工会副主席,湖北省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1岁多时,李超洪患了小儿麻痹症,从那时到中学毕业,他为治腿做了14次手术,结果只保住一条腿,只能依靠拐杖前行。

  无论是童年还是在校园里,像所有残疾人一样,李超洪是在异样的目光中度过的。

  在“异样的目光”下,李超洪心中一遍遍发誓:不能落在任何同学后面。他学习起来格外刻苦认真,无法参加游戏与运动,他便拿起石子在地上又写又涂,居然练就一手漂亮的书法。

  现实总是充满坎坷,高考时,李超洪两度超出录取分数线30多分,却因残疾原因被大学拒之门外。

  无法深造的李超洪走入了社会,求职之路依然坎坷。直到21岁那年,他的才气与勤奋感动了荆州市公路局一位领导,破格将他录用为荆州市公路局的文秘人员。

  李超洪如今回忆那段经历,依然感慨:和许多残疾人一样,我有过绝望和迷惘,受到歧视时,我会觉得愤怒。

  “绝望、悲观的情绪是残疾人生活的最大敌人之一。”李超洪说,自己也是反复努力才战胜这一切的。

  李超洪对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格外珍惜。他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进入电大刻苦自学,荣获“湖北省百名跨世纪优秀青年”、“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等种种荣誉。

  刻苦自学不仅令李超洪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也为他赢得了爱情。1990年,一位云梦女孩冲破种种世俗成见,与他喜结连理。

  帮助残疾人摆脱心理困境 10多年编写《不残的人生》

  令人艳羡的工作,幸福美满的家庭,李超洪似乎获得了一位普通残疾人难以想像的“成功”,但他并未满足。想到普通残疾人的艰难,他心底生出一个梦想:为全世界的所有残疾人做一点事。

  李超洪给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认为,悲观与绝望的情绪,几乎缠绕着每一个残疾人。战胜这些情绪,是一个残疾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他想帮助更多残疾朋友摆脱心理上的困境。

  从1983年起,李超洪查阅各种资料,苦心收集世界各国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起初,国际互联网没有进入国内,获取资料颇为困难。李超洪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收集各国残疾人克服困境成材的事迹。图书馆中的相关材料早被他一字不漏地抄录下来,但素材还远远不够。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超洪看到北京市电话号码簿上,印有许多国家驻华使馆的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他眼睛一亮,开始致函这些驻华使馆,征集世界各国优秀残疾人的资料。

  李超洪的热情感动了不少国际友人。奥地利驻华使馆柯克公使两次回函,介绍本国残疾名人的情况;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傅培修与国内援助残疾人小组联系,为李超洪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意大利驻华使馆一等秘书帕尔玛以大使馆名义为李超洪提供了相关信息;挪威、丹麦、荷兰、瑞士、澳大利亚等国驻华大使馆都给李超洪寄来了珍贵的资料。美国残疾人组织、荷兰王国残疾人组织和加拿大盲人音乐家协会会长比尔·欧文先生先后也寄来了资料……

  数载辛苦,李超洪收集了近千万字的世界各国残疾名人事迹。他们中有克服残障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文学家;有肢体伤残仍翱翔蓝天的飞行员;有聋、哑、盲、瘫却名扬四海的作家;有无臂跆拳高手;有自身饱受伤残折磨,却以助人为使命,四处奔波的社会活动家……尽管他们残疾的部位和程度不同,生活的国度和环境各异,但在积极的信念支撑下,他们都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功。

  1994年,李超洪从近千万字资料中,浓缩出我国第一部介绍海外残疾人的励志书——《不残的人生》,并引起较大的反响。当时的爱沙尼亚总统梅里在给他的信中写道:“愿你的书、你的乐观精神和你的真挚友谊给那些最需要关怀的人带来光明。”

  世界300余首脑政要“助阵” 湖北汉子汇编《世界之约》

  经过40多年的残疾人生,李超洪认为,困扰残疾人的悲观与绝望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只是社会歧视造成的精神创伤。

  在编写《不残的人生》一书时,他了解到世界各国残疾人的生存状态。他又酝酿编撰《世界之约》一书,希望通过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号召力,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进一步关注残疾人,促进“残健平等”,为残疾人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和舞台。“这样一定能够避免许多残疾人的悲剧。”

  没有任何背景,也没什么涉外经验的李超洪,从1994年开始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及相关书籍等了解各国在任领导人的情况、住址等,1995年,他以个人名义发出了第一批共16封邀请函,但结果这16封精心翻译成外文的信函却石沉大海。

  一些外国朋友告诉李超洪:“各国的国家首脑每天接到信函成千上万,不可能每封都回复。要引起他们的重视,首先要打动他们的心!”

  李超洪决定更细致地研究各国领导人的状况,根据不同对象起草不同内容的邀请函,以诚感人。

  第二次,李超洪寄出了两批共32封信。

  1996年10月28日,他终于收到了第一封回信,信件来自以色列,时任以色列总统办公室主任的阿瑞汉·苏曼先生代表总统魏茨曼回复道:“总统对你在伤残情况下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并为你对世界残疾人事业所做的努力深受感动,并祝愿你成功。”随信寄来了魏茨曼总统签名的照片。

  前后12年,李超洪就这样一如既往地写信、寄信,一封不回再写一封,被拒绝后继续坚持。

  对英国首相布莱尔,李超洪历经8个年头获取了3封回函。1998年4月22日,李超洪收到布莱尔秘书的第一封回信,明确拒绝请求。李超洪没有气馁。2006年5月17日,他终于收到第3封信。

  这封信由布莱尔首相府联络部主任刘易斯·E·布朗所写,信中说:“由于首相日理万机,故不能亲自回信,希望你谅解。虽然他不能亲自复函,但他对你信中所述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行为十分感动,并委托我告知于你,他将全力支持你正在从事的帮助全世界残疾人的工作。”信中还寄来了布莱尔亲笔签名的照片。

  李超洪给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写信的经历,则充分反映出柬埔寨与中国的特殊友谊。那几年,西哈努克并不经常留在国内,而是在世界各地停留。如何让西哈努克国王收到自己的信呢?李超洪一直通过新闻追踪国王的行踪,结果发现,国王每年都要到中国来检查身体,休养一阵子。信可以直接寄到国王在北京的住所。可是,国王住在北京什么地方呢?李超洪翻看大量资料,直到1997年3月才偶然从一本传记中查到大致位置。接着,李超洪又托北京的朋友按照这个位置去打听,证实其准确住地。1999年6月,李从报纸上得知西哈努克抵京,连忙把早已准备好的信寄出去。短短十几天后,西哈努克便从北京住处寄来了热情的题词。

  李超洪说,他汇编《世界之约——各国首脑助残宣言》一书,旨在超越地域、种族、国籍的局限,促使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进一步关注残疾人的状况,唤起公众进一步关注残疾人的意识,为实现残健平等而共同努力。截至目前,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安南及五大洲150余国、312位世界首脑(包括144位国家元首、93位政府首脑和75位议长)寄来了题词、信函和亲笔签名照片,一些首脑还赠送了书籍、光碟、邮票等礼品。此书已被列为中国残联“十一五”文化出版项目和2008年残奥会“人文项目”。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