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像儿子那样做到成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7:40 深圳特区报

  落户深圳的抗洪英雄李大为的家人受到深圳社会各界的关爱,他们的敬业自强更赢得同事邻居的尊敬

  “我要像儿子那样做到成功”

  去年夏天,韶关军分区战士李大为在抗洪抢险中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在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市长许宗衡等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去年8月,英雄的家人落户深圳。5个月过去了,英雄的家人在深圳工作、生活得怎样?记者日前走近英雄的家人,从中获知了深圳社会各界关爱、关心英雄家人的许多感人故事。

  新年前夕,抗洪英雄李大为的母亲蒋花怀着感激之情,提笔给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写信,代表全家向李鸿忠书记报告一个好消息:她和大为的爸爸结束了上岗前的培训,开始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一家人在深圳生活得很幸福。

  去年夏天,85名受灾群众踏着韶关军分区战士李大为的肩膀从洪水中脱险,大为却献出了19岁的生命。去年7月27日,在我市举行的“深圳人民与全省人民心连心,慈善之夜——为全省灾区募捐义演晚会”上,市委书记李鸿忠紧紧握住李大为家人的手,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并经李鸿忠、许宗衡等几位市领导现场商定,市长许宗衡宣布:深圳市委市政府非常欢迎李大为的父母和妹妹把户口迁到深圳,成为深圳人,并愿意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去年8月4日,李大为的家人在市民政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到公安局办理户口迁入手续,从此正式落户深圳,成为深圳的新市民。5个多月来,从深圳市委市政府到各职能部门、单位、居委会、管理处,各级领导时刻都在关心着他们的工作与生活,让他们由衷地感到,在深圳生活充满了温暖。

  英雄的母亲蒋花:“觉得单位就像自己的另一个家”

  当蒋花在晚会现场听到市领导的宣布后,心情特别激动,以至很多人问她有何感受,她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她很感谢深圳政府对她全家的关心,但同时心里顾虑重重,最大的顾虑,就是不知能否胜任工作,因为这关乎全家人在深圳能否真正立足。

  但在单位上班后,她和大为的父亲李干学惊喜地发现,他们并非独自面对挑战。到深圳市水务集团益田供水所报到后,所长穆维亮告诉她,她要先接受三个月的培训,抄水表时要身穿工作服,如果去自然村,还要穿反光衣、戴安全帽。抄水表还要穿工作服,蒋花心里一愣,心想,还不知有多少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自己能不能学会呀?穆维亮对她说,不用怕,所里特意为她安排了一位师傅,可一看到师傅殷海峰,她又是一愣:并非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女同事,而是年仅25岁的小伙子,能说得来吗?

  她跟着殷海峰外出学习抄表,每到一个路口,师傅都提醒她注意红绿灯、辨认道路方向。蒋花觉得师傅既和气又热心。

  几个月下来,师徒相处非常融洽,蒋花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很依赖师傅,有困难就找他,师傅有问必答。最重要的是,殷海峰还给她很多锻炼机会,让她先读表,再跟他的读数核对,检验她的正确率。她急切地问殷海峰:自己现在学得怎样?能不能独立上岗?殷海峰告诉她,知识掌握得不错,接下来就需要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这让蒋花好开心,盼望着试用期快些结束,可以独立上岗抄表。

  对英雄的母亲,同事们都很尊敬她、也很关心她,看到她有时情绪波动,知道她又在思念儿子,全所人员还去她家看望,元旦前分公司的领导也专门来看她。开朗的蒋花与同事也很快熟悉了,“觉得单位就像自己的另一个家。”

  英雄的父亲李干学:“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像儿子那样做到成功”

  相比之下,李干学对工作的适应比较快。到深圳报业集团发行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大家自发地鼓掌,欢迎英雄的父亲成为同事。但大伙发自内心的敬意,更让这位老司机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公司领导说过,送报涉及千家万户,准时无误地送报,是对广大读者的承诺,而自己以前从没在“单位”干过,“单位”的要求往往都很高,自己要是干不好、出了事,可就对不起大家了。

  公司分发运输部经理张兆义看出他的不安,兄弟般地开导他:不用担心,大家都会帮你的。他被安排先跟车3个月,熟悉路线和站点、向老员工了解工作流程与规章制度,积累直观经验。同事们也在闲聊中鼓励他,帮他打消顾虑。

  老李用心学习,3个月后,基本上熟悉了全部的送报路线,去年12月10日正式独立送报,公司还特意给他安排一条最近的路线,让他逐步适应。可越怕出错、越容易出错,一次送报时,李干学发现少了一包报纸,紧张、懊恼、害怕交织在一起:同事们再三提醒,每次装报纸一定要点数,自己怎么大意了,现在出了问题,这可怎么办?看到他一脸紧张地回到公司,张兆义担心增加他的思想压力,没有批评他,而是赶紧想办法补救。此事很快被妥善处理,但老李至今仍很内疚,他再三地对记者说:“以后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再错了。”

  他对工作已适应得很好。主管张小雄对他的评价是:“性格开朗,工作兢兢业业,与同事兄弟般相待,是一个非常负责的人。”

  在工作中,李干学和蒋花从未因为英雄父母的身份要求特殊的待遇,所表现出的朴实、自尊与自强,使他们更加赢得同事的尊敬。

  李干学也时常跟同事聊到儿子:大为很孝顺、与战友也很融洽,有些特殊的任务,部队领导都会交给他去完成。他觉得,作为英雄的父亲,不能出错,否则就是给儿子丢脸,所以他告诉张兆义:“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像儿子那样做到成功。”

  英雄的妹妹李卓:“这里的学校好、同学好、老师更好”

  开学前,班主任沈琪老师带着大为的妹妹李卓熟悉校园环境,孩子觉得一切都很新鲜。为了让孩子不受干扰地健康成长,益田小学彭校长的要求是:把孩子当普通学生看待,这有助于她融入新集体。

  然而,11岁的李卓上学第一天回家后就哭着告诉母亲:“这里一个人都不认识,我想回老家上学。”看孩子哭得伤心,蒋花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第二天,沈琪接到蒋花的电话,说孩子对新环境不太适应,请老师多关照。作为有着16年教龄的优秀班主任,沈琪并没有着急,而是细致地做起工作,其实他也已留意到,李卓课后独自坐在课桌边,或者一个人站在走廊上,不太跟同学们玩,讲话也是低着头。看到这种情况,沈琪跟几位学生说:“刚来了新同学,跟大家还不太熟悉,也不太好意思跟大家打招呼,我们要主动跟她交往。”

  很快地,沈琪观察到,李卓的英语不是很好,因为在家乡基本没有学过,与同学们之间的差距,让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也成为她主要的心理顾虑。于是在开学第二周,他和英语老师就为李卓制订了教学计划,并为她成立学习小组,专门帮她学英语。几个月下来,李卓的英语进步非常快,第二次考试就比第一次提高了20多分,受到鼓舞的李卓非常高兴,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为了让孩子迅速融入新环境,开学后的第二个月,沈琪就组织了一次“家校活动”,组织部分学生与家长周末爬大南山,特意让李卓和母亲也参加了。沈琪高兴地注意到,李卓跟同学们有说有笑的,玩得很开心,还主动给老师递东西吃,这是她从未有过的举动。更让沈琪高兴的是,这次活动后,李卓在班上明显地活泼起来,开始结交自己的同学好友,并请到家里做客,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告诉老师。

  一天放学后,孩子喜滋滋地告诉母亲:“今天上课我举手发言,而且答对了,老师还表扬了我。”蒋花听了,心里舒了一口气。后来,孩子一举手发言,回家就跟她汇报,她也鼓励孩子:“答得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样的胆量。”这是一个多月前班主任和英语老师、数学老师家访时跟她说过的话:要多鼓励孩子。

  一学期下来,母亲问孩子:“还想回家乡上学吗?”李卓笑着摇头:“不想了,这里的学校好、同学好、老师更好。”

  和睦的邻里关系,让英雄家人感到亲切和温馨

  在陌生的都市生活,会不会太孤单?这是蒋花一家人初来深圳时的另一大忧虑。但来自社会各方的关心,让他们很快打消了这种顾虑。

  去年8月27日,全家人入住益田村的第一天,刚在新家里坐定,突然响起敲门声,在这人生地不熟的深圳,谁会来呢?蒋花疑惑地打开门,进来了七八个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捧着鲜花、提着水果,还有消毒柜、米、油和不少日用品,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管理处主任说:“欢迎英雄的家人入住益田村,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爱心小组’,由管理处工作人员、保安、清洁工和维修工组成,你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给我们打电话。”一句话说得蒋花和李干学心里暖暖的。

  新来乍到,一家人对小区智能卡、对讲机还不太会用,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就现场教他们如何使用,还说以后会派人领他们在小区里走走,熟悉一下环境。蒋花觉得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就像自己的家人。后来,家里买了一台组装电脑,但不知道如何安装,就给管理处打电话求助,管理处很快就来人帮忙。平时的一些维修、安装之类的事情,管理处工作人员也是随叫随到。

  心里的暖意还未消散,居委会又有很多人前来看望,还有福田区民政局、街道办的人都来了,那段时间,家里隔三岔五就有人前来看望,蒋花和家人感受着社会各方的关心。

  不过,当生活渐渐进入日常轨迹,李大为的外婆开始感到了一些孤单。当家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留下她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家中,觉得有些苦闷,若在家乡,有一大帮乡邻可以串门说话,但在深圳,邻里都不认识,很多人还讲着听不懂的方言。

  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地,小区居民知道抗洪英雄的家人就生活在自己身边,再见面时,不管认识与否,都主动上前打招呼,称呼外婆为“大姐”,劝慰英雄的家人不要太难过。一些老人家相约到小区花园打牌时,也会特意叫上外婆,帮她排解很多寂寞。

  不仅市委市政府对他们一家关怀备至,许多深圳市民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对英雄一家的爱心。到照相馆照相,老板认出是英雄的家人,说什么也不肯收钱;不少热心市民给李大为的妹妹李卓送来衣服和图书;还有人上门要带他们全家出去玩。家乡一位熟人的孩子在深圳边防部队当兵,他和几位同乡与蒋花一家人聚餐,并称呼蒋花为“李妈妈”:“您是英雄的母亲,教育出那么光荣的孩子,大为虽然不在了,但我们都是您的儿子,有事儿我们一定会帮忙。”

  “虽然素不相识,但听着大家安慰的话语,看到他们真诚的笑容,总觉得心里暖洋洋的。”和睦的邻里关系,让大为的全家人感到深圳人的亲切和温馨。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