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城乡清洁工程:数字解说治“五乱”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7:49 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莫仁力 苑长军 实习生 许燕芸

  2006年12月15日,首府南宁发动百万市民大行动,开展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全面治理“五乱”行动。2007年1月5~7日,记者就此走市场、访部门、查热线,了解这场行动给南宁带来的变化。

  建政南路居民说

  这里现在“既不脏,也不乱,更不差”

  【旧时记录】2004年4月初,不少市民向本报热线反映南宁市建政南路马路市场的“脏乱差”问题,本报对此作了报道。当时记者调查发现:该路各种摊点应有尽有,俨然一个大型农贸市场。因为巷里路窄摊多,很多摊点都直接摆到了巷道上,所以,本来就不宽的道路显得更加拥挤,而稍有空当的路中间,又不时被流动的蔬菜贩子占据。这个马路市场带来了一系列“综合症”:环境恶化、噪音不断、出行不便、治安变差。

  2006年9月22日本报36版《市民之声·街巷目击》:在南宁市建政南路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职工食堂门口对面一围墙处,不但被人用来堆放生活和建筑垃圾,还成为一收破烂的安居点。

  【新近记录】2007年1月5日本报热线记录:谢先生反映,南宁市建政南路经过治理“五乱”之后,环境已经很不错了。比如,摊贩们都摆到店里面,不再占道经营,而且,都按规划好的地方,摆放整齐,道路一下就宽敞了,垃圾每天都能及时清理,空气质量也有所改善,交通也方便了,“既不脏,也不乱,更不差”,谢先生对此颇感欣慰。

  【记者调查】2007年1月6日下午2时许,记者走访建政南路时看到,在路口醒目位置设有“五乱”治理岗,二三名工作人员在岗值勤。路面上十分清洁,没有垃圾,也没有污水和油渍。行人走在路上,中间能空出一条过道。摊贩明显减少,全都退到店面里经营。一家音像店门口留出中间的入口,两边卖起了包子和水果,摊主就坐在旁边,将货品摆得相当整齐。

  其实,建政南路的环境改善,只是南宁市治理“五乱”后,城乡清洁的一个缩影。当日,记者还走访了北湖菜市,望州路北二里菜市和江南的平西市场等地方,发现这些市场均比较整洁,昔日的脏乱差现象已基本看不见了。

  【成果】据南宁市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对几个“五乱”现象回潮严重的热点、难点、重点地段,如地洞口路、友爱北路、建政南一里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复集中清理整治。同时加强对埌西农贸市场、官塘菜市等群众投诉较为集中、反复较严重、曝光率较高的58条路段、28个市场、33个夜市摊区,以及窗口服务单位进行大规模、地毯式清理整治,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效果。

  出租车司机赞叹

  3分钟走完原来要走25分钟的路程

  【旧时记录】黄杰是南宁市环球出租车运输公司的一名老出租司机。去年7月份,他搭一名乘客到农院路的武警医院看病。从火炬路进入农院路后,由于很多摊位占道摆摊,顾客也很多,整条路很拥挤,出租车每向前挪动一下,都需要几分钟。结果,1.5公里左右的路程,他就用了25分钟。

  202路公交车的唐司机也说,去年七八月份,他们开公交车经过北湖路东二里时,几乎每次都会塞车。因为该路段两边摆满了小摊,而且车辆乱停放,公交车通过几百米长的路程,很多时候都需要20多分钟。

  【今日感言】2007年1月6日,黄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近,他多次搭客去武警医院,发现占道经营的摊位已全部不见踪影,道路比以前宽敞通畅多了——同样的路程,他开车仅用3分钟。

  唐司机也为整治“五乱”拍手叫好,他说,在北湖路东二里的摊点得到了规范,道路通畅了很多,白天他们几乎是畅通无阻,但是到了晚上,道路两边还有不少车辆乱停放,他希望有关部门继续加大整治力度。

  【记者调查】记者从南宁市环球出租车运输公司和南宁市公交总公司了解到,去年10月份以前,两个公司每天都会接到很多司机抱怨:道路不通畅,耽误大量时间。最近,他们已几乎没有接到相关的抱怨。

  1月7日下午1时02分,记者赶到北湖路和北湖东二里交叉路口时看见,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上摆有两三个摊位,路面比较整洁,但乱停放有七八辆面包车,不过,车辆通行还是比较顺畅。记者驾驶摩托车走完长三四百米的北湖路东二里,只用了不到一分钟。

  当天下午1时17分,记者来到农院火炬路口看见,该路段人行道上按规划整齐摆有三四十个摊位,由于路面上没有乱停放的车辆,通行还算顺畅。记者开摩托车从农院火炬路口开到武警医院,只用了不到3分钟。

  【成果】据南宁市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五乱”整治期间,有关部门共向车辆保管点下发《责令限期停止(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281份,处罚汽车乱停放行为一万多起。截至2007年1月4日,该市重点整治和规范了火车站、万达广场、新(旧)梦之岛、埌西农贸市场、麻村菜市的车辆停放秩序。车辆停放逐步走向规范管理的轨道。

  环卫工作人员高兴了

  城南垃圾场每月少处理垃圾560车

  【旧时记录】梁女士是一名环卫工人,她专门负责长堽路的卫生清洁。去年7月份,长堽路的马路市场十分火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每天晚上,梁女士都要清理7车(人力三轮车)垃圾。刚刚清扫的街道,再次回头看时,行人又随手扔了很多垃圾,街道上又变脏了,他们只好加大清扫街道的频率和力度,工作量特别大。

  【今日感言】 梁女士说,现在,她每天只用清扫一车垃圾就可以收工了,工作量大幅度降低。梁女士分析,自从治理“五乱”后,该路段的马路市场被取缔,垃圾量下降了很多,附近居民和行人也开始改变了随地乱扔垃圾的陋习,“一怕罚款;二是见地面干净了,人们也会下意识地不添乱”。

  【记者调查】南宁市环卫处的杨副主任说,南宁市马路市场逐渐被取缔,很多卫生死角被清理,另外,有关部门对乱扔垃圾等行为进行处罚,促使少许市民不再乱扔垃圾,所以街道上的垃圾量迅速减少,环卫工人工作量也下降了。治理“五乱”行动,环卫工人受益匪浅。

  【成果】杨副主任还举例说,处理南宁市绝大部分生活垃圾的城南垃圾场,随着城乡清洁工程的不断推进,其处理的垃圾量明显下降。去年7月,该垃圾场处理垃圾达3.56万吨,而到去年12月份,该垃圾场处理的垃圾量,已下降到3.28万吨——相当于每月减少了560车垃圾(载重量为5吨的垃圾车)。一句话,城市垃圾“减负”了。

  南宁市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也说,从12月1日开始,该市市政管理局就在全市各城区(开发区)设立了30个清理整治“垃圾乱扔”现象处罚点,12月14日再增加6个处罚点,进一步加大对“垃圾乱扔”违章行为的严管重罚力度。截至2007年1月4日,共教育、查处“垃圾乱扔”违章行为10多万起。同时通过开展全市性的4个清扫保洁活动,很多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垃圾乱扔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使得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下降。

  早报热线电话统计

  投诉“五乱”电话所占比例从10%左右降至不到3%

  【旧时记录】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有一个现象比较有趣。治理“五乱”之前,对于无证摊点乱摆乱放,夜市噪音、垃圾扰民等现象的投诉,市民们投诉反而不多,只是偶有怨言。据2006年10~11月份的初步统计,在早报平均每天近200个热线电话中,反映“五乱”问题的,只占到全部热线的2%~4%,且内容多是“真是痛苦”“什么时候才有人管”之类的抱怨居多。

  自从“五乱”整治开始之后,本报关于“五乱”的热线也多了起来,仅2006年12月15日,本报103条热线纪录中,关于南宁市“五乱”的就有11条,占了10%。紧接着16日,达到9%。到12月17日,达到最高的11%,内容变成了:“五乱是哪五乱”、“我们这里有五乱,该找什么部门”、“前几天刚取缔的摊贩又出来了,快来处理”、“××区五乱投诉电话怎么老占线?你们快通知他们”……

  【新近记录】随着整治力度的加大,新年最初几天的热线,有关“五乱”的热线量一路下跌,从1月1日到5日,没有一天超过3%,内容也随之变为:“没建好的房子里有人随地大小便,是不是也是五乱呀?”、“经过五乱整治,我们这里环境变好了,怎么有些人就是不珍惜呢”……

  这些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城乡清洁工程和治理“五乱”所取得的效果。

  【声音】但在叫好声中,有些声音也应该引起重视。家住建政南路的市民谢先生说:“马路市场整顿之后,我们这儿不太繁华了,萧条很多。”在谢先生看来,建政路一带住了8000~10000人左右,马路菜市一直供需很旺,原因就在于建政路上没有一家大超市,原来有个建政菜市,可是规模太小,不能满足需要。

  1月6日,手机尾号为0469的杨女士和尾号为0122的冯先生来电反映,当日上午9时40分,在南宁西平菜市场二楼做生意的许多经营户认为,摊租太贵,生意没法做了,想重新搬回原来的马路市场经营,但是市场方面不给搬,双方僵持不下。

  【希望】不少群众对“五乱”回潮有担忧,而局部地方也开始有“五乱”回潮的苗头,作为管理者,如何吸取前段时间的工作经验教训,如何才能更好地疏堵结合,看来还需要拿出相当的智慧与耐心。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