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电影票价喊高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8:03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岁末年初是贺岁大片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去年12月14日,《满城尽带黄金甲》(以下简称“黄金甲”)在全国公映,但让省城影迷非常郁闷的是,“黄金甲”在省城电影院出售时,学生票20元、普通票25元,票价比过去任何一部大片都高出了10元。那么,为何大众电影却倾向贵族化,电影爱好者期待的合理票价究竟何时能出现呢?

  高票价令人敬而远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票价高,看电影时,很多市民都会盘算到底值不值。市民贾女士说,除了大片和演员阵容非同一般、音画效果超凡脱俗时,她才去看,而一般的影片很难让她慷慨解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省城大部分市民一年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次数在两到三次,铁杆影迷次数会多一些。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全国每年有297亿人(次)观看电影,今天,中国电影经过几轮改革,人次徘徊在年7000万左右。8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票的平均价格是0.1元,票房收入近30亿元;2005年,电影票的平均价格已经涨到30元以上,票房收入只有20亿元。25年的时间里,电影票价上涨了300倍,票房却缩水近三分之一,反映出电影市场正在萎缩。

  文化部门有关人士认为,观众远离电影院有众多因素。其中,有人们休闲方式多样化的原因,有产品质量的原因,有电影院环境的原因等,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影票价的大幅度上扬加速了原本属于大众的电影,走向了“文化奢侈品”的行列。

  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的调查,中国电影市场存在支付能力与消费愿望之间、电影消费以年轻人为主力群落和老年观众消失两大结构性矛盾,造成矛盾的根源恰恰是高票价。

  票价多少电影院说了不算

  记者了解到,1985年时,西宁市有18家电影院,目前,全年正常开展放映活动的电影院只有3家了。2003年,青海人民剧院、青海剧场、西宁市人民影视娱乐中心3家电影院都加入了湖北银兴院线,每一部电影的拷贝都由湖北银兴院线提供,双方当时也都签订了合同,对每一部电影的最低票价作了规定。

  青海人民剧院负责人邹凤梧介绍,12月14日“黄金甲”上映时,湖北银兴院线就给电影院发来了最低票价不能低于20元的通知。他介绍,虽然湖北银兴院线发来了最低票价的通知,但这是“黄金甲”的发行方规定的最低票价。因此,每一部电影的票价,院线和电影院说了都不算,电影发行方是真正操纵价格杠杆的幕后人,因此票价难以降下来。

  省城电影院的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高票价对于电影院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由于电影票价过高,很多观众望而却步,高票价并没有带来高票房,相反却使电影院处于“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尴尬境地。

  电影院为何被冷落

  一些电影院经营者说,电影的高票价和低人次的现象是违背电影规律的。一些市民宁愿租盗版碟或上网看电影,也不愿意掏几十元钱去电影院。他们认为,现在观众变化了,他们看电影是和家人、朋友一起来享受的,可是电影院环境达不到观众的要求。

  据记者了解,省城三大剧院的建设年代已经久远,除了建于1957年12月的青海剧场被改建、新修之外,建于1955年1月的青海人民剧院和建于1957年的西宁市人民影视娱乐中心,由于资金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影院的基础设施根本没有“退休”,经营者所做的只能将旧了的清洗,坏了的修理,致使影院环境越来越落伍,观众也不断减少。一些电影经营者说,现在观众变了,他们必须要到环境豪华、视听俱佳的场所看电影。同时,一些观众现在只看大片,而那些广告就上几千万元的大片的票价能便宜吗?

  据记者调查,省城一些电影院为了维持生存,除了放电影外,还担任一些演出任务。但是,一些影片上映后,有些单位或个人通过各种关系索取电影票,无形中减少了电影院的收入。

  多厅影院能否促进降价

  为了改变省城电影市场的惨淡景象,省城三大剧院开始着手改变这种局面,增设了小影厅,以数码为主的电影小厅开始登台,以图留住观众。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这些小影厅的增加,满足了一些观众只掏几元钱能看三四部以上大片的心理,同时,也将外来务工人员等消费群从一些录像厅拉了过来,暂时让电影院达到了揽客的目的,可是这些小影厅也存在不少问题。

  据记者了解,影响我国电影票价的因素有: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不同影院软硬件、不同影片质量、不同上映时间、观影对象层次不同。时下,省城每五十多万人才拥有一个电影放映厅,与就近的兰州、银川相比较,电影院确实少得可怜,甚至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奥斯卡影城。按理,缺少了众多竞争后,电影院应该有很好的收入,可是“黄金甲”上映至今,三家影院票房平均收入只有两三万元。

  如何请回观众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省城电影院对于电影营销缺乏灵活的措施,比如外地推行的“周二半价”团体优惠卡、贵宾卡、学生团体包场以及周二包场、上午10点特价等灵活的分众、分时段优惠票价等政策。

  有些市民认为,“周二半价”也曾在省城推广过,但观众只会选择周二或打折日进电影院。那么,观众需要的电影票价的整体降价何时才能实现呢?

  文化部门有关人士认为,电影票价与观众是相对应的,简单地以为只要降价就会增量,或只要提价就会增量都是不可取的,一味提价会使很多工薪阶层过门不入,一味降价会让电影院入不敷出。电影票价不能一刀切,应该根据市场不同消费层次来划分,票价的定位应该根据影片质量,上映轮次、时段,针对不同观众呈现多元化状态。通过有效手段,请回昔日观众、留住现在观众、培养未来观众和挖掘潜在观众。(作者 张志忠)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