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吴"韶"成名人 美国也有粉丝"乌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8:07 扬子晚报

  

南京老吴"韶"成名人美国也有粉丝"乌米"

  南京话中,“聊天、啰嗦”叫“韶”,意思和北京话中的“侃大山”、黑土地上的“唠嗑”是一个意思。吴晓平,这个谢顶、有点发福、面相老实、口若悬河、关心民生的普通人通过在南京十八频道《听我韶韶》中每天和南京观众“韶”新闻而被南京人一下子熟识了,从一开始的15分钟到全新改版后老吴一个人的《听我韶韶》,大家对他越来越熟悉和喜爱。

  同行中最欣赏孟非

  吴晓平有点“悲观”地说,其实他在新闻业务战线上工作了20多年,到现在才被大家认识,有点悲哀。“除了总编这个职务没干过,别的比如说在新闻部、副刊部、发行部、文化部都工作过。南京的几家媒体我也都待过。”同时他还出版了五六本书,在各种报刊杂志上也发表文章达五六万字。他在扬子晚报上先后也开过两个专栏。就是由于各种工作都做过,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于是便脱离报社,“转战”电视台,客串嘉宾,主持节目。一开始只是图新鲜,没想到,老百姓却很喜欢,而且节目的收视率也节节攀升,于是便长期做下来了。在所有说新闻的节目主持人里面,老吴最欣赏的是孟非。面对记者,老吴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他的赞赏,“我觉得他很有思想,他说的话不仅尖锐而且十分准确,比我更一针见血。”

  美国也有粉丝

  老吴有很多支持者,网络上他们称自己为“乌米”、“乌饭”。有一个河南籍在南京工作的“乌米”去年曾经把自己的妈妈接到南京看病。他妈在家看电视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老吴的节目。一开始还不太明白他在讲什么,一周之后就喜欢上这个节目,再过了一周就天天准时收看。后来,因为他妈妈已经治好病回到河南,再也不能收看老吴的节目,于是孝顺的儿子就天天准时给妈妈打长途电话,让妈妈在听筒里听老吴“韶”大城小事。还有一个美籍华人,由于长期在外,南京话说得不是很好,于是他就跟着老吴的节目学说南京话。渐渐的,他的南京话说得比自己的家人还地道。到了美国之后,发现自己最舍不得的竟然是老吴的节目。每天到了老吴节目的播出时间,他就打长途回家想顺便也能听到几句,结果却发现自己的爸爸妈妈只顾着看节目特别心不在焉,于是索性说明自己打电话的目的,没想到爸妈也很爽快,就直接把电话听筒放在电视机旁边。老吴知道这些事之后特别感动,“为了这些人,我一定会坚持下去,把最好的节目奉献给大家。”

  我讨厌名人的做派

  因为要天天在电视上露个脸,而且“韶”的还是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于是老吴走在街上自然而然就会被他的“乌饭”认出来,以至于女儿现在不愿意和他一起逛街。太太建议他上街戴个墨镜,可是他却不愿意,“你想啊,明星出来才需要戴墨镜,我又不是名人,实在是没必要。”老吴对名利看得很淡,对工作始终有自己的坚持,“我不喜欢名人的那种做派,我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我喜欢本色的生活。我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新闻舆论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给老百姓多说点话多做点事。”

  由于工作就是和观众“韶”新闻,所以在家里老吴就不想说话,“因为实在是太累了,所以就想歇歇,但是这样我老婆就很不高兴。因为她天天都看我的节目,然后还要对节目评价一番,而我又不想说话。”谈起自己的太太,老吴的话不经意间就多起来了,“其实我最怕她看我的节目。我下班回来,她首先说的就是我今天在节目里哪里哪里说得不好,哪里哪里可以改进一下。每次差不多能挑十几个不好的地方出来。”

  家庭对我很重要

  老吴的家庭观念很重,他很不喜欢在外面吃晚饭,宁可在家和老婆、丈人一起喝粥吃咸菜。他还特别疼爱自己的女儿,因为女儿是他最大的骄傲。他表示以后要是观众不喜欢他的节目了,他就和老婆一起出国看女儿,绝对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她是我的心头肉,刚到新加坡后我打电话给她,一听到我声音就哭起来,整整三分钟都没说话,就是在哭。”不知不觉间,女儿出去已经八年了,现在是学校的辩论手,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多个辩论活动,同时也发表了许多文章。说到这里,老吴一脸高兴,他解释说,“新加坡的稿费比国内高,因此女儿总是嘲笑我说她的稿费比我多十倍。不过她不想以后从事我的职业,她有自己的想法。”女儿之所以有现在的成绩,关键还在于老吴小时候对她的教育,即使出差他也会把女儿带上,老吴解释说:“在她身上我可没少花时间。小孩子需要被关注,带她多走走多看看有利于开阔视野。”

  童立 陈洁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