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44条内容严格考评法治合格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8:48 法制日报

  法治江苏

  本报记者 丁国锋

  2006年12月14日至22日,江苏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对一年来创建“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的工作进行了考评。江苏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君悦在考评工作结束后透露:考虑到法治江苏建设工作刚刚开始,让老百姓感受到实效还有一个过程,在创建的第一年,将对创建工作中的先进县市区予以表彰,近日将正式对外公布具体结果。

  考评方式力求公正

  2006年12月14日,对照当年6月份下发的考核实施暂行办法评分标准,经过江苏全省各县市区的自查评分和地级市检查推荐,最终有17个县市区入围,成为了首批考评对象。

  据了解,为了保证考评工作的公正性,江苏省政法委在全省抽调了涵盖公检法司及政府法制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共计60人,分为6个考评小组同时进行。考评采用了百分制,通过查阅台账、随机抽查、问卷测评、暗查暗访等形式分别对被考评地区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学法守法、依法管理、组织保障六个部分44条内容进行打分。

  为了使考评扣分有说服力,考评工作还明确了考评纪律,规定:考评反馈意见时不告知是否当选,对问卷调查数据要严格保密,及对扣分事项要当场复印证据,并且要求被考评单位提供材料的时间不得超过当天晚上12点。

  感受考评真实的一面

  由于考核实施暂行办法规定,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当地法治建设综合测评满意度和对政法队伍及执法工作满意度低于70%的取消评选资格,民意测评成了检验创建工作的试金石。

  记者随行的考评组负责考评宿迁市泗阳县、徐州市泉山区、云龙区三个县区,测评人员分别按照要求到当地后随机抽定具体区域,对村民、社区居民、公务员、企业职工及个体工商户和流动人口等六类人员每类抽取80名问卷的方式进行,考评组负责人明确要求对各地民意测评的具体模式和程序上要保持一竿子到底的原则,问卷的填写、回收、统计均由测评人员独立完成。

  在对徐州市泉山区的问卷测评中,记者随行到了该区淮海西路的沿街商铺集中区,测评人员发现,几乎所有的商铺老板都对法治建设综合测评满意一栏打了勾,为了防止该区域是事先安排好的,测评人员即刻停止了测评,更换了地点来到王陵路、湖北路,向沿街个体经营户发放问卷,并要求当地陪同人员不得跟随测评活动,结果大部分群众仍填了“满意”。事后,测评小组负责人翁平凡向记者感叹:“这样的结果至少表明当地政府的法制宣传覆盖面很广,老百姓对创建工作是积极拥护的。”

  法治合格县考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考评期间,记者采访了徐州市代市长曹新平。曹新平说:“法治本身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如果一个地方政府不依法办事,老百姓不懂法守法,不能说建成了小康社会,徐州要建设一个诚信、有序、法治的城市,以此进一步吸引投资,加快经济发展。”据介绍,徐州市委今年把法治创建工作列为了“一把手”工程,纳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党政综合实绩考核内容,有关依法治市工作先后有六次被列为了市委常委会重点议题。

  “法治环境是投资和生活的第一环境,”曹新平说,“在健全的规章制度上,围绕行政许可法,我们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使原有的1257项核减到277项,减幅达78%,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规范了相关执法部门的执法依据,也更符合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江苏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沈秋潮担任了记者随行考评组的负责人,在考评工作结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说:“检查的情况表明,我省有关法治建设涉及的基本制度已经在各地得到了基本确立,加强法治建设的做法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拥护,下一步将在加强监督和具体落实上下功夫,力争通过一年一度的创建考评,到2010年建成一批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