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被忽略的萨达姆死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9:11 四川在线

  看似理应“入土为安”的萨达姆之魂,其实“入土不安”,萨达姆阴魂不散仍在掀起难以平静的世间争论。虽说国际社会对萨达姆之死仍就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论,但萨达姆的另一个死因却是被人们忽略了的看点。为了搞清楚被忽略的萨达姆死因,还得从卸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超级大国美国这三者的“难言之隐”中才能找到答案。

  安南,是一位被世人尊敬而且评价极高的“国际领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2001年和联合国一起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然而安南却对自己在联合国任职10年期间内“未能使联合国阻止伊拉克战争的爆发”而感到“最大的遗憾”。安南认为“我们处在一个残酷的世界,到处都有邪恶之人。没有人可以否认这一点。但在我的工作中,我不得不和那些野心家握手,听他们侃侃而谈,而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1998年12月29日接受《纽约时报》采访语】。从安南的这些隐喻表述中,不难看出联合国始终斗不过超级大国美国的事实而留下了“安南困惑”,并让联合国充满了“成长的烦恼”,更何况一个“如土不安”的萨达姆之魂,能够掀起阴魂不散的世间争论,也就不足为怪了。

  潘基文,是一位被世界各国寄予厚望的“国际领袖”。然而,走马上任的潘基文却于07年元月2日,对萨达姆之死发出了与联合国反对死刑的一贯立场“不相符合”的看法称:“作为秘书长,我坚决反对赦免萨达姆。由于萨达姆对伊拉克人民犯下了弥天大罪,馨竹难书,死刑问题应有各成员国自主决定。”并由此引来了不少国家的批评以及《国际人权组织》的不满。尽管潘基文新任命的女发言人米歇尔.蒙塔斯对潘基文的言论进行了属于“口误”的“公开消毒”,但是,潘基文作为新任“国际领袖”与联合国反对死刑的一贯立场之间的“认识差距”,或多或少给世界留下了“信任怀疑”的“后患”。其实,仔细分析潘基文的言论不难看出,潘基文并非不了解“联合国反对死刑的一贯立场”意味着什么,而是潘基文本人深知“谁要致萨达姆死刑而后快”的“私人报复”和“政治目的”,潘基文更清楚怎样吸取“安南教训”(得罪美国)和走出“安南困惑”,并试图获得与超级大国美国继续“打交道”的“好处”。所以,作为新任“国际领袖”的潘基文“胆敢”走马上任就作出“故意口误”的表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美国,一个被世界“畏而不敬”的超级大国,不但长期以来在联合国玩弄霸权,而且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目无联合国权威,心无反对者死活,“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成了美国妄图称霸世界的信条。在安南在任时出兵伊拉克不但践踏联合国权威、丢尽秘书长颜面、吓唬成员国胆量。而且还在潘基文上任前夕(06年12月30日)绞死萨达姆、证明入侵权,杀鸡给猴看、警告潘基文。其继续称霸世界和独霸联合国的野心昭然若揭。尽管有关“绞死萨达姆是伊拉克法院的判决,与美国并没有关系”的“美国之音”遍布全球,但又有谁会相信“美国之音”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呢?由此不难看出,安南过去执掌的联合国没能阻止美国的霸道行径,如今潘基文执掌的联合国同样令世界并不乐观,这也许才是美国主导的萨达姆之死的重要原因,同时也许才是美国刻意要拿萨达姆人头祭祀美国插在联合国总部的大旗的最大目的。

  安南、潘基文、美国,三者都有“难言之隐”。然而,也许很多人没有想到,三者的“难言之隐”却又与萨达姆的之死存在着被世人忽略的死因——联合国的未来路在何方?这的确是一种难以看懂的死因。“我们处在一个残酷的世界,到处都有邪恶之人。”【安南语】。萨达姆之死,给世界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猜想,而被世人忽略的死因——联合国的未来路在何方?也许谁也说不清楚,非乐观的预测是,联合国的未来仍将在美国的霸权之下继续显示出“成长的烦恼”,潘基文执掌的未来的联合国,仍将是一个并不好玩的“国际俱乐部”!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