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新政携“藏汇于民”坎坷上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9:22 南方日报

  外汇新政携“藏汇于民”坎坷上路

  居民用汇空间拓宽,但人民币持续升值和风险规避机制不完善可能令新规打折扣

  新闻分析

  个人年度购汇总额由2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

  年度总额管理从个人购汇扩展到个人结汇

  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开立外汇结算账户

  不再区分现钞和现汇账户

  废止原来关于个人外汇的10多个管理规定……

  为配合和落实2月1日我国将实施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国家外汇管理局本月5日制定发布了《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其中明确境内个人年度购汇总额由以前的2万美元大幅提高到5万美元。

  近年来,从提高公民出境合法兑换外汇限额和携带人民币限额,到开放居民个人依法向境外转移资产,再到提高企业外汇留成比例,“藏汇于民”的政策趋向正在逐步走向现实。

  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虽说个人外汇新规拓宽了居民用汇空间,但要实现“藏汇于民”政策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信号:变“强制”为“意愿”结售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庞大,但是我国外汇资产的结构却严重失衡。目前,我国外汇资产的主要持有者是国家,企业及居民的持有并不突出。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底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616亿美元,同比增长5.58%——这一增速大大低于同期国家外汇储备34%的增速;外汇存款在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上,也仅仅达到1:5的水平。而这一趋势时下仍未有根本改观。

  基于此,国家外汇管理局频频出台措施,放宽企业居民用汇数额和条件的限制,显示出国家“藏汇于民”的政策趋向。

  在这次个人外汇制度调整中,年度总额管理从个人购汇扩展到个人结汇,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开立外汇结算账户,不再区分现钞和现汇账户,同时废止原来关于个人外汇的10多个管理规定……所有这些条款,都是在减少外汇管制项目,推进结售汇便利化,以此鼓励居民多持有外汇而不是盲目结汇。

  在“藏汇于民”政策的引导下,强制结汇管理体制正在被扭转。有例为证:2006年上半年银行结汇增幅近年来首次低于售汇增幅。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正逐渐分流到银行金融机构中,成为金融机构的外汇负债。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储备开始增加,这也大大缓解了中央银行外汇储备过度增长的压力。

  效果:短期实施虽有坎坷但长期利好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外币化程度相当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藏汇于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分析人士认为,“藏汇于民”首先是要“民”把汇看“富”。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除出国旅游、教育等消费层面的因素外,人们选择持有外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回报。而汇改至今,对于一个持有美元的国内投资者来说,在利差上获得的回报,已经不足以弥补其在人民币升值上的损失。

  央行上海总部此前的一份报告也显示,一些上海企业时下纷纷采用“负债外币化,资产本币化”来规避汇率风险,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汇率波动预期下,人们更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

  近年来的外汇政策调整,虽然在加力引导强制结售汇向意愿结售汇转变,但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居民普遍存在“持有人民币而不愿意持有外币”的心理。

  乐观人士认为,“藏汇于民”短期实施虽有坎坷,但人民币只会升值不会贬值的共识可能只在当下时兴,以后则尚未可知,“藏汇于民”仍是一个长期的利好。

  出路:让民间外汇有更多增值途径

  根据2006年初最早在公开场合提出政策构想的央行副行长吴晓灵的解释,“藏汇于民”这一政策的实质是希望通过市场化方式来化解和消化央行手上过多的或是结构不够合理的外汇储备。从这个意义上看,“藏汇于民”,就必须增加外币资产的吸引力。

  时下对于多数国人来说,居高不下的居民储蓄存款,低利率国债屡屡遭遇抢购,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财富“投资无门”的苦恼。居民手中的外币,尽管投资渠道比人民币略宽,但也局限于外汇理财、外汇宝等少数品种。而目前外汇理财产品花样不断翻新,表面上看,正与“藏汇于民”颇为符合。然而,在这些“乱花迷人眼”的产品中,噱头多,实惠少,也是不争的事实。“藏汇于民”因此可能打折扣。

  而由于受政策所限,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日均波幅设有一定范围,市场人士认为,如此狭窄的政策带,也让银行难以设计出既能为客户灵活避险,同时又能为自身丰厚谋利的衍生金融品。

  综合新华社报道

  链接

  “藏汇于国”与“藏汇于民”

  “藏汇于国”顾名思义即为让国家持有巨额外汇,它很大程度上是源于1994年开始的强制结售汇制。强制结售汇制是我国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与1994年至2005年汇率改革间的汇率机制相适应的。

  然而,强制结售汇制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病。例如,强制结售汇制将大量的外汇资产集中于政府,而中央银行通过发放基础货币的方式购买的外汇储备资产,又在人民币升值中不断地缩水,于里于外都不是合理的选择。而且如此大的资金几乎靠一致的投资策略来运作,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大。

  世界银行指出,发展中国家持有的过多外汇储备积累是要付出成本的,而近年来“藏汇于民”的声音不断涌现。200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称,央行将对现行外汇政策给予调整,进一步扩展外汇资金运用方式,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这是央行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藏汇于民”的战略选择。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