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欲摘掉国学大师桂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9:26 南方新闻网

  季羡林欲摘掉国学大师桂冠

  《病榻杂记》还表露老人要摘掉“学界泰斗”和“国宝”等桂冠的意愿

  本报讯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本周已正式上市。书中收录了季先生自2001年以来、特别是自2003年住院至今撰写的90多篇文章,这些文章记录了他在医院的所思所想,更表达了他要摘掉民间封给他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三项桂冠的意愿。

  季老在文章中谈到,现在在某些比较正式的文件中,在我头顶上也出现“国学大师”这一灿烂辉煌的光环。这并非无中生有,其中有一段历史渊源。

  约摸十几二十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大见成效,有一次在北大还没有改建的大讲堂里开了一个会,专门向同学们谈国学。当时主席台上共坐着五位教授,每个人都讲上一通。后来《人民日报》的一位资深记者是北大校友,在报上写了一篇长文《国学热悄悄在燕园兴起》。从此以后,其中四位教授,包括我在内,就被称为“国学大师”。

  季老表示,说到国学基础,我从小学起就读经书、古文、诗词。对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有所涉猎。但是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功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后来专治其他的学术,浸淫其中,乐不可支。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借用京剧女角词)!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

  季老同时还表示要摘“学界(术)泰斗”和“国宝”两项桂冠。

  在说到为何要摘掉“国宝”的桂冠时,季老说,在中国,一提到“国宝”,人们一定会立刻想到人见人爱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可是,大约在八九十来年前,在一次会议上,北京市的一位领导突然称我为“国宝”,我极为惊愕。到了今天,我所到之处,“国宝”之声洋洋乎盈耳矣。我实在是大惑不解。

  我浮想联翩,想探寻一下起名的来源。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十三亿“国宝”吗?

  这种事情,痴想无益,也完全没有必要。我来一个急刹车。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宝”的桂冠摘下来。

  最后,他写道:“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