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鱼持“身份证”重回餐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10:28 常州日报

  

多宝鱼持“身份证”重回餐桌
我国多宝鱼的主产区——山东省与上海市有关方面日前在济南进行产销对接,商讨山东多宝鱼重返上海市场的事宜。此前,山东省有5000万尾多宝鱼滞销。

  ;多宝鱼“回归”市场的曙光使悬在多宝鱼养殖户头上的愁云逐渐散去。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侯英民表示,一条鱼牵扯了消费与养殖两头,药残使这个产业受到影响,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山东将从水质、药品、饵料等环节进行整改,控制药残。多宝鱼返回上海市场,说明合格产品是受消费者欢迎的。

  据上海铜川路水产市场负责人杨连发介绍,目前由于市场上多宝鱼数量不多,价格超过以往,“无公害多宝鱼”售价约每公斤110元,比过去上涨了近一半。

  据了解,这次山东进入上海市场的多宝鱼将完全按照“场对场”的方式对接,即批发市场做见证人,销售商与生产者进行直接对话,多宝鱼全部挂牌销售,每条鱼都能追溯到出自哪个养殖场,甚至精确到哪个鱼池,让消费者能吃个明白。

  记者在现场看到了山东即将运往上海的多宝鱼样品,每条鱼的尾巴上都系着一个标签,标签上标明了产地、品牌、免费咨询电话、身份码和防伪码。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说,这相当于鱼的“身份证”,只要拨打电话,输入身份码与防伪码就能查到有关这条鱼养殖的所有内容,所有上市的鱼还必须提供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上海水产行业协会秘书长范守霖认为,这种方式实现了进货渠道、质量以及管理的对接,可以追溯源头,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确定是谁的责任。此前上海水产市场上还没有一种鱼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的,

  多宝鱼实际上成了

  上海水产市场上第一种通过市场准入制度的鱼,为规范其他水产品销售开创了先例。

  此间有专家表示,多宝鱼去而复返,值得庆幸,但药残事

  件暴露出的问题

  却值得水产养殖业深思。多宝鱼虽能“浴火重生”,但药残事件却戳到了水产养殖业的痛处。1992年我国从英国引进200尾多宝鱼鱼苗,经过10多年繁育,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数十万养殖户,产量达5万多吨,产值达40多亿元的庞大产业。

  将多宝鱼引入我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雷霁霖说,利益的驱动使养殖规模过度膨胀,养殖方式陈旧、种质退化现象未得到妥善解决,导致多宝鱼体弱多病。雷霁霖说,事实上多宝鱼以及其他鱼类的质量是很容易监管的。由于目前我国的鱼类养殖多采用工厂化养殖,每个养殖环节人为可控性强,只要严格按照规范养殖,生病的可能性很小,也就不需要用药了。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赵玉山表示,从长远来看,“多宝鱼风波”是件好事,养殖企业实现了优胜劣汰,市场得到净化,更有利于多宝鱼产业的健康发展。多宝鱼回归市场让养殖户看到了希望,但最终获得消费者认可还需要一段时间。

  据新华社济南1月7日专电(记者刘宝森)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