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电影单挑 《伤城》7分《黄金甲》4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12:30 生活报

  本报记者 李晓满

  做记者的好处有一些,坏处也不少,比如说为了写稿子,得强迫自己看不愿意看的电影。年末在哈尔滨,雨后蘑菇一样冒出了好几个豪华电影院,电影以后会在哈市人民的娱乐生活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于是领导布置题目,要求写一下时下热映的两部电影———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刘伟强的《伤城》。

  关于张艺谋和张伟平的电影,我并不想浪费时间看。前者无可奈何地才华已尽,后者现在说什么话我也不信,他说狗是猫生的我也不会花钱看他投资的电影。这个人前两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沾沾自喜,说自己朋友多,面子大,当年为《十面埋伏》造势的时候,所有的朋友都出手帮忙。

  哎,咱中国就是这样的人多啊,小圈子的利益远大于社会的利益,为了捧朋友的场,不惜把垃圾说成宝贝,帮着朋友对付朋友以外的所有人。

  虽然如此,工作还是工作,任务就是任务,不愿意看也得看,个人的喜恶是次要的,读者关注的热点才是重要的。

  偏执的复仇狂

  《伤城》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只是不如《无间道》优秀而已。刘伟强是优秀的导演,影片每一个细节都环环相扣。也许是因为收不了回扣,没办法和布景基地分成的原因,所以《伤城》没有电影以外的一些赘肉。看到最后半个小时的时候,我想去趟厕所,但还是忍住了,因为如果漏过了一个几秒钟的细节,就可能看不明白。对我来说,看电影是工作,稿子写不好无法交差。

  回头看来,《伤城》讲述的是件并不复杂的复仇故事,男主角为了报灭门之仇,不惜先娶仇人的女儿为妻。与《满城尽带黄金甲》一样,这也是一个挟裹着爱恨情仇的电影,只不过导演讲故事的手段高低不同。

  梁朝伟和金城武的表演都很到位,徐静蕾和舒淇只是本色演出而已。我觉得最令人悲哀的地方在于,当梁朝伟得知妻子并不是仇人的亲生女儿时,已无法采取行动中止谋杀。他为了复仇,从十岁开始改名换姓,并设置了一个长达十几年的局,最后却发现自己真的爱仇人的女儿。阴谋却也暴露,爱人死去,大仇已报,所以他最后选择了自杀。

  培根说过,最能让人同情和原谅的杀人行为,就是报法律不能解决的仇恨。所以武松斗杀西门庆这样的事情,总是让人同情。所以这个复仇的警察也让人同情,他本来不是一个坏人。但为了报仇他无所不用其极,仇恨使他恶的一面完全被激发出来。他的妻子是无辜的,但他仍然不肯放过,他以仇恨对仇恨,以灭门对灭门。太残忍了,也太偏执了。

  总体上来说,《伤城》算是香港商业电影的一个不错的代表,爱情、警察、阴谋、打斗这些因素,导演运用得十分熟练,故事的编排也很合理,没有一些明显弱智的安排。

  看完之后,我想起了一部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电影,就是希区柯克的《电话情杀案》,那也是一部有关杀妻的电影。说实话,比《伤城》高出得实在太多。人家没有激烈的打斗、飞车、悬疑的镜头运用、被过度渲染的爱情。希区柯克用最平实、最简单的镜头语言来讲故事,但拍出的电影让所有人都惊心动魄。玩智力能玩到那个程度,真是绝顶高手。中国的导演和作家这方面特别弱,简直没有像样的作品。纯玩智力的电影,得看阿加莎·克里斯蒂,得看希区柯克,得看柯南。

  2008奥运的彩排

  “‘满城尽带黄金甲’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前几天一位哥们问我,我张口就说:“我也不知道。”说完就想起来了,说:“这是黄巢的一句诗啊,说菊花的,很有气势,属于反诗的那一种。黄巢这家伙诗写得不错,但人不是东西,当年自己没考上大学,就想法带着农民造反,有人不愿意,就把人家的家给烧了,挟裹着四处抢,流寇这个词就是最先说他的。后来的李自成、张献忠都学他,不把人当人,就图杀个痛快。”我想,当初之所以没马上想起来,一是因为很长时间没想起过这句诗了,二是张艺谋的宣传攻势太盛,满城尽说黄金甲,一时间竟忘了它的本意。

  《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个名字与故事本身没有关系,菊花只是戏中的道具,其实换成牡丹、芍药、狗尾巴草什么的,故事本身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皇后巩俐绣菊花并用它做叛军的标志,重阳节宫外开遍了菊花,再有就是皇子周杰伦的军队都穿黄金甲(真有钱,那可是一万人的军队,又一个开创历史的大手笔),这就是为什么电影叫了这个名的原因。从这一点就可以分析出,张导驾驭故事内容的能力远远逊于驾驭镜头的能力,他更关注也更擅长拍场面。《英雄》、《十面埋伏》已经证明了张艺谋脱离了优秀的作家———余华、莫言、苏童这些人,拍不出优秀的作品。于是他这回找出了一个更了不起的人———曹禺,但他画虎画皮难画骨。《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本子,给《雷雨》提鞋子都不配。

  我觉得《满城尽带黄金甲》比张导的前两部武侠片要强,不算是在侮辱观者的智力,但也仅此而已。它的故事情节根本不值得推敲,皇后发动的政变更像是自杀,否则就无法解释,她在逼宫时为什么会选择跟仇人而不是跟军队在一起。张导平时肯定不怎么看历史书,所以连政变最起码的原则都不懂,他的注意力都用在那些服饰上了,脑筋也都动在乳沟之类的东西上了。而这些,本来应该是剧务之类的角色应该打理的东西。

  写到这儿,想起了一部叫《路易十四的情妇》的著名电影,法王路易十四对迟来的女名伶大为恼火,他一边拉开身旁几个女人的衣服,一边问诗人拉辛:“那个女人有什么了不起?她有这样的胸脯吗?她有这样的大腿吗?她值得我这么等她吗?”

  拉辛的原话我记不得了,他的大意是说:“美女的魅力并不在此,有时一个眼神的风采就可以倾倒一切。”拉辛是把女人作为一个整体来鉴赏的,他知道真正的尤物之所以倾国倾城,并不在于某个器官的绝对突出。路易十四也觉得拉辛言之有理,所以不再因为名伶的迟到而动怒。

  罗丹说过,当一部作品的局部突出于整体的时候,它必须被去掉。所以他把巴尔扎克雕像的手砍去了,因为那双完美的手过于吸引人了。令人遗憾的是,张导并不明白这个不甚高深的艺术规律,他让菊花、大波妹、大场面这样的噱头高于整个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电影,它暴发户式的浮华背后,是导演创作能力的孱弱。张艺谋比不了他的偶像黑泽明,人家拍的小成本电影和大制作电影一样优秀,每部都是商业片,每部也都可以算是艺术片。

  写到最后点一下题,那就是我觉得电影里有些打斗的大场面很像是团体操,开句玩笑,我想张导可能是在为导奥运会开幕式做准备并积累经验。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所以,我觉得《伤城》虽然不错,但也不应该打分过高,以我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给他打个7分。至于《满城尽带黄金甲》就给他打个不及格的4分。说实话,本来我想给5分来着,但为了写好这篇稿,我重新看了一遍《雷雨》。看完之后,我决定再给《满城尽带黄金甲》降一分,因为说它是在翻拍《雷雨》,就是在侮辱曹禺。

  我现在在想,张导为什么不按曹禺的剧本拍一遍《雷雨》呢?那样的经典,无论重拍多少次也不过分,就像《悲惨世界》一样。后来我觉得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呢?《雷雨》是从舞台剧中脱出来的,基本上没什么场面,张导最善长的风光片手法用不上了。所以他把舞台由资本家的家转到了皇帝的家,这样才会有大场面,才会有壮观的场景,才能用上长镜头。

  但他把故事以外的东西想得太多了,喧宾夺主,所以没有成功。《雷雨》是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每一句台词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满城尽带黄金甲》不肯老老实实地翻拍,只肯用人家的骨架讲另一个故事,我不知道这是在尊重曹禺,还是在耍弄曹禺。至于张伟平说曹禺的女儿万方最有发言权,她说《满城尽带黄金甲》好那就是真好。这样的看法,令人不敢苟同。第一,作家的儿女没有最终评判权,也从未有过任何伟大作家的最重要评论者,是他们的儿女。第二,张伟平鉴赏能力不怎么样,社会活动能力可是很强,我不太相信能写出《空镜子》那样作品的万方,会由衷地赞叹《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记得有记者曾问英达,说听大家说你小的时候,曹禺老先生对你就很欣赏?英达这样回答:“老先生整天在我们大院里晒太阳,有人看到他,就介绍我,说这是谁谁谁,老先生就点头,啊,不错不错,这孩子不错。”我想,也许张伟平听到就是这样类似的话。或者万方还说了别的什么话,这都不一定,张伟平说的话,不好太当真。

  故事情节是电影的灵魂,忽视了它,就不会成功。《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都是这样失败的例子,而《疯狂的石头》这样的电影,就是他们的反例。由此看来,中国电影的问题不轻,因为一年之中最叫好的电影,竟然是一部从外国电影扒过来的作品。

  (生活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