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季羡林的清醒折射了谁的颟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14:16 云网

  季羡林在最近出版的《病榻杂记》中称,他希望“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三顶桂冠指的是民间封给他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称号。(1月7日《北京娱乐信报》)

  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自动摘去了别人强加于身的“三项桂冠”,他的自由身实则是学者的清醒,也是难得的自知之明。诚如季先生所言,他的国学基础也就是从小学起就读经书、古文、诗词,对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有所涉猎。但是他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因为他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诚哉斯言!季先生作为圈内人,知道圈内人中国学基础优于自己的大有人在,因而自谦“国学小师”都不够。当然,凭籍先生的学术声名,他占着“国学大师”的威名也未必有人犯讳置喙。不过,如此也难免会让学术中人腹诽。基于此,先生的坦诚既是为了免于他人的嗤笑,也是为了自己的学术原则。不过,先生自知之明的清醒不仅无损他的学问,反倒使其人格陡然巍峨了许多。毕竟,实话实说乃是人最为可贵的品性。

  相较于季先生的坦率和清醒,给其戴上“三顶桂冠”的人倒让人觉得有些阿谀和颟顸了。普罗大众对国学对学术一知半解,恰需要媒体和学术中人的文化启蒙,以明事理或晓知识。可惜,人们被“向导”所误,而缺乏学术勇气的专家教授们的噤声,更使得季先生无端被捧上“圣坛”,以“国学大师”、“学术泰斗”和“国宝”的神主身份接受民众的膜拜。这使得公众更为无措,民智不仅无法启迪,反而以讹传讹,实在是国学和学术之悲哀。

  因而,送高帽的始作俑者难辞其咎。诚如先生所言,因为在北京大学搞了一点讲座,报纸就会“于无声处听惊雷”,炮制所谓《国学热悄悄在燕园兴起》的新闻而导致谬误传于民间。可见,媒体和一些学人不假思索的炒作是导致季先生成为“国学大师”的主因,难怪先生浑身要起“鸡皮疙瘩”。几年过去,媒体的炒作已可用喧嚣来形容。而学术界某些人除了缺乏沉勇说真话的勇气,在学术品格上又多了无耻和少了学术良心。

  季先生的清醒和自知之明涤清了学界功利浮躁的暗流,这对那些喜欢将头衔印于名片,爱好求名逐利求身份的人不啻是最有力的棒喝。对于那些喜欢炒作并甘做哗众取宠吹鼓手的媒体更是辛辣的讽刺。季先生的坦白不仅让自己成为了“自由身”,也让民众从迷信媒体、迷信权威的桎梏中清醒了过来。至于那些依然追捧形形色色头衔的“大师”“泰斗”,就带着身外之物的虚名继续表演吧。但我倒要奉劝某些媒体,最好摆脱不理智的鼓与呼,千万莫自作多情给人戴上其实难副的诸多学术桂冠。否则,害人损已并贻害民间,不值!(张敬伟)

  责任编辑:一丁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