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解放新论;应该如何看待奢侈消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15:16 东方网

  问:有研究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额已经占到全球奢侈品总销售额的12%,中国已经走到了奢侈消费强劲成长的重要关口。有人认为,奢侈消费会导致浪费,不利于社会和谐;也有人认为,奢侈是时尚,它创造财富,我们应该满足人们各种层次的消费需求。请问,应该如何理性看待奢侈消费?奢侈消费就是挥霍浪费吗?

  ———东方网网友 吉祥三宝

  答:奢侈品在中国的迅速扩张,引起了不同思想与观点的碰撞。一时间,攻之者说“恶”,辩之者说“善”。然而,奢侈品或奢侈消费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辩证地看待它。

  消费首先是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关联,并反映着消费者个体的财富占有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消费的选择空间不断扩展,消费能力显著提升。可以说,市场经济带来的商业繁荣,为我国消费的升级换代创造了物质条件,也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消费欲望。在这种消费结构变迁的过程中,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被逐渐打开了。

  除了经济因素以外,伦理道德等观念因素也影响着消费行为。在消费行为的选择中,不仅有经济能力上“能不能”的问题,还有消费者个人“愿意不愿意”的问题。例如,有些人收入不菲,但崇尚节俭,就不是他不“能够”消费,而是他“不愿意”消费。所以,消费也是一种伦理现象。在当代中国,除了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丰富的因素以外,奢侈消费现象的出现,还是社会观念和个人价值观变化的结果。由于经济社会的转型,中国开始从生产社会走向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中,一些崇尚奢侈消费的人,开始不是为生活或真实需求而消费,而是为了消费而生活。正是因为不同的商品符号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人的身份或社会经济地位,一些人在奢侈消费中获得了心理满足。例如,有的人通过奢侈消费炫耀财富,证明自己的成功,获得社会的承认。这种以炫耀为核心和实质的奢侈消费,以“阔气”为荣耀、视节俭为“寒酸”的“新”价值观,不仅冲击了我国文化传统中“崇俭黜奢”的美德,也是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总起来看,奢侈品及其带来的奢侈消费现象的蔓延滋长,会对社会产生诸多负面效应。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破坏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追求名牌,追求物质享受,互相攀比,难免为浪费、奢侈、腐败提供温床,助长享乐主义和物质至上的不良风气。其次,增加对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的压力。例如,豪宅名车往往会占用或消耗更多土地、石油等自然资源。第三,削弱社会凝聚力。一部分社会成员一掷千金;而另一些人却生活清贫,甚至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上。巨大的消费反差,会导致人们心态失衡,消解社会和谐与凝聚。

  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于奢侈品和奢侈消费都是有所限制的。然而,奢侈问题也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例如,如何界定奢侈品?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然而,在具体判断时人们会遇到困惑。因为在经济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奢侈品往往是不确定的。十几年前,大哥大手机被认为是奢侈品,是财富的象征,但是,现在手机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消费品。又如,根据消费者主权理论,消费者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消费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已细分为高档市场、中档市场和低档市场。当代中国人的收入也已明显拉开了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些消费者选择高档商品或服务(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奢侈消费),这种选择是不是可以容许呢?

  考虑到上述因素,我国应该容许奢侈消费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但对其必须有所限制,决不能提倡和鼓励。(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作者:周中之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