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马英九递出橄榄枝 民进党不领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15:44 中国台湾网

  马英九自专职任党主席之后,做出了一些政策决定。首先他提出“蓝绿和解”的主张为今后国民党政策的主要方向,在野党不一定要事事都反对,应针对重要的议案尽量与民进党取得协议,以人民的生计做前题。此外因为国民党与海峡彼岸接触较频繁,愿意替民进党与大陆牵线。

  马主席向民进党抛出橄榄枝,没有得到对方的善意响应。民进党中的“打马先锋”王世坚率先跳出来批斗,指小马哥“和解”论调居心不良,其意在挖民进党的墙脚,制造分裂,简直是捞过界,并讥讽为“马修路线”。不知王为何如此激动,莫不是朝野和解,有人就没得混了?阿扁也立刻响应“牵线”的说法,他认为国民党为民进党与大陆牵线大可不必,接着就重弹了一遍两岸和解与对话必须秉持“主权、民主、和平、对等”四原则,胡乱搪塞了一番。由此可见马主席的柔性攻势发挥了点效果。

  蓝绿和解并非小马哥的独创,早在谢长廷出任短命“行政院长”之初,就提出“和解共生”的主张,但是他的“院长”没做满一年就被解职,“和解共生”成为空谈,之后蓝绿对抗愈演愈烈。

  自从游锡堃主持民进党以来,巩固领导中心的主轴是“战斗”,民进党对外与国民党开战,党内保皇派与改革派恶斗,把阿扁和“台湾本土”划上等号,号召泛绿群众与对手做殊死战。民进党内的好战份子成为主流,如王世坚等,每日靠着耀武扬威、危言耸听,摆出短兵相接的战斗姿态,惟恐天下不乱,在媒体上争取曝光机会。这批人最听不得“和解”、“协商”、“理性”之类的言语,因为一旦蓝绿进入较为平和的对话,主战的保皇份子立即失去政治舞台。谈和解正触及这批政坛宵小之辈的软肋,但是“和解”是个光明正大的题目,台湾的蓝绿两个政治版块,总不能永远互相仇视下去。

  两岸关系是陈水扁的罩门,他基本上一直在逃避这个问题。希望台湾海峡永远陷入敌对紧张的状况,他可以把责任一鼓脑推给对方,省事省心。惜乎事与愿违,两岸的贸易稳定快步成长,旅游事业蓄势待发,台湾当局故意停滞不前,因循磋砣两岸的事务。国民党一年多来已经替他们做了许多前期的铺陈工作,如通航、台农产品销大陆、大陆游客来台、周末包机常态化等等,只等着执政当局点头放行,难道陈水扁可以永远用几句口号来敷衍下去吗?

  看来他正做如此的打算,阿扁除了高叫“主权、对等、民主、和平”等等空泛的字眼来对付之外,也别无他策了,足以凸显他们在这方面早已计穷,所以一味避战。

  新任国民党秘书长吴敦义十分赞同马英九的朝野和解路线,称之为“用智”。

  “用智”二字未免过誉。国民党一向动作呆滞迟缓,缺乏反省能力,反应慢半拍就算好的了。以已之长攻敌之短,是兵家常用的策略。国民党在两岸关系方面获得了一些成绩,早就该凸显这一点。多多提醒民众,事在人为,只要有诚意,两岸关系的突破与改进并不如民进党当局所说的那么困难。蓝绿之间的矛盾,也不见得如王世坚等人所故意描绘的那样不共戴天。任何“和解”都代表了一定的善意,可以促使双方朝着化干戈为玉帛的方向思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民进党保皇派再跳起脚来谩骂,只能继续丑化他们自己。

  国民党夺回执政权的路还很遥远,在未来一年多的时间内,他们需要应付的问题很多:党产处理问题、国亲联盟的安排、“立委”选举提名的协调,更重要的恐怕是国民党今后的路线,和极须建立的良好形象。当然,国民党今后的走向和它的领导人的性格极有关系,马英九不是一位深具战斗性的政治人物,他提出蓝绿和解不令人意外,也充份反映他的性格特质。“马修路线”的提出恰好逢到民进党上下正处在张牙舞爪面貌狰狞的时机,或许能为国民党加分。但是台湾的政治瞬息万变,民进党惯于翻云覆雨,他们可能立即摆出另一付爱好和平面孔出来,到时候国民党及时的应付之策又是什么呢?(言浩 曾任联合晚报主笔 中国时报专栏作家)

  (编辑:方言)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