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像胡总书记那样牵挂“困难群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20:00 光明网
张洪清 崔艳蕊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十分惦念牵挂着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元旦前夕,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北省承德市最北部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大家祝贺新年。(1月1日《人民日报》)

  惦念和牵挂,是“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具体体现之一,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只有惦念着困难群众,牵挂着困难群众,把困难群众当成衣食父母,时时刻刻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才能感受到群众的冷暖疾苦,才会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会为党为国为民“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像胡总书记那样牵挂“困难群众”,就是要到最穷的地方了解真情。总书记来到塞北坝上的一个贫困村子,向村干部详细了解村里的情况:中央支农惠农政策都落实了没有,还有多少困难户需要帮助,有没有孩子上不起学,农民生病能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总书记亲切的关怀,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到基层,这怎能不让干部群众感动。然而,有少数领导干部到下面考察却喜欢往“富窝”、“富区”里跑,张扬着当然领导干部的“骄傲”,表白着自己的“政绩”,夸张着如何如何“发展”、有多富多富等等。其结果是,当地领导干部乡是下了,但心依然在上面;走进“特殊群体”了,而思想却平庸了。

  像胡总书记那样牵挂“困难群众”,就是要看望最该看望的乡亲。“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来临,总书记十分惦念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满族村民唐秀英老人的小儿子在部队为营救战友而牺牲,她因悲伤过度哭坏了眼睛。总书记来到唐秀英家,一口一个“大娘”地叫着,紧紧握住这位烈士母亲的双手,搀扶着她一起走进屋内,真情地对老人说,“你的孩子舍己救人,英勇献身,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总书记对老人的安慰,对英雄的赞扬,崇尚的是英雄观,弘扬的是民族魂,代表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有少数领导干部却喜欢到这“富豪”,那“富翁”里看望,跟“老板”们称兄道弟,“攀龙附凤”,比划一下“宏伟蓝图”,用实用主义的英雄观,吹吹牛皮,扯扯笑话,让群众指脊梁骨。

  像胡总书记那样牵挂“困难群众”,就是要了解最难的问题。农村的看病难问题让总书记非常牵挂。他来到村卫生所,仔细询问药价格、村民看病收费等情况。又到卫生所的治疗室,看望感冒发烧的儿童,并用手亲切地在小鑫宇的额头上试体温,安慰他不要害怕。总书记为当今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把脉,赞扬村卫生所,倡导“小病不用出村”,为继续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指明了方向。但是,有些领导干部不是这样,他们了解的不是群众最难的问题,而是最喜欢了解哪些老板称钱,自己怎样才能升得快,怎么谋私不“露馅”,如何做到“心腐口不腐”,哪里的女人最美等等,与总书记的牵挂之情,简直是天壤之别。

  如果各级领导干部都像胡总书记那样牵挂“困难群众”,何愁听不到民声、察不到民情、问不到民苦、解不了民难,何愁战胜不了困难,何愁开创不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何愁加快不了脱贫致富的步伐,何愁改变不了家乡的面貌。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