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节前“发文反腐”为何久“唱”不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20:00 光明网
王涛

  每到逢年过节,从中央到地方,都会下发一些关于做好节日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而在通知中一般都会提及有关“济贫”和“禁腐”等内容,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惯例。尽管坊间也早有微词,但是类似的通知还是照发不误。真不知节前“发文反腐”这首歌,还要“唱”到何时?

  仔细看了一些关于做好节日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其内容基本是大同小异。按照笔者的理解,只要中央下发一个类似的通知,各地各部门认认真真地抓好落实就够了。但是,由于“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接鼓传花”在官场一直比较盛行,于是,中央发了通知,省、市、县,都要不厌其烦地再发或重申,而到了具体的每一个单位或部门,在节前的全体人员会议上,一般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学习、提醒,仿佛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不反复提醒和重申不行。

  节前“发文反腐”,其实是寄希望于党员干部的自觉性,而这种文件或口头上的约束往往是比较脆弱的。试问,有几个党员领导干部不知道扶贫济困和反腐倡廉的重要性,但是又有几个能真正将群众的冷暖始终放在心上,并能够长期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的;相反,明知不可为而去为,明知不能腐败而去大腐特败的党员干部又是大有人在。这其中的原因不得不引起我们各级党组织的深入思考。

  一个人的自觉性通常是很难长期坚持的,这一点对党员干部也不例外。因为人是有惰性的,如果制度约束不能“刺刀见红”,往往便会成为一种摆设,而对自己一旦放松要求,便会对一些“假、丑、恶”现象不以为然。所以,不能简单地依靠官员的自觉性来开展工作。相反,对官员道德层面的过分期待,恰恰消弱了制度的监督作用。法律已经规定的东西,又何必用行文的方式来予以重申呢?而反复重申又会让有些领导干部产生“心理疲劳”而“置若罔闻”。

  行动永远强于语言。与其在“发文”上抠字眼、玩花样,还不如真真切切地走下去,认认真真地做起来。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只有实践了才能见分晓。与其苦口婆心地提醒、重申,还不如严格执法、严厉惩罚,真正让纪律这把“快刀”“快”起来,让法律和制度强起来、硬起来。对官员大声吆喝十次,还不如简单地在官员家门口蹲守一次。看来,那种“不疼不痒”、“无病呻吟”的工作方式是该到了彻底根治的时候了。

  节前“发文反腐”之所以能够久“唱”不衰,一方面暴露了我们的工作方式比较匮乏或办法不多,另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很多同志习惯于一些老路套法而不思进取。我们在重复着不该重复的愚钝做法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时候,能否将眼光放宽一点,将思维放活一点,多学学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美国和香港)一些成功做法。拉磨的驴,只能在划定的范围里周而复始、“原地打转”。同样,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很好地跳出习惯性的思维模式,也是很难走得更远和做得更好的。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