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繁荣主题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00:05 沈阳网-沈阳日报

  新年伊始,从北京传来喜讯,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全国六个省会城市的新闻出版局入选全国新闻出版系统的先进集体,市新闻出版局榜上有名。

  出版物市场一派繁荣

  近年来,市新闻出版工作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坚持发展新闻出版事业,壮大新闻产业的发展思路,把促进繁荣作为新闻出版工作的永恒主题来抓,把加强管理作为确保繁荣的前提和保证,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逐步建立和完善新闻出版管理机制,呈现出新闻出版和版权事业日益繁荣,产业实力不断壮大,宣传工作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提高的喜人局面。

  精品图书不断涌现。“十五”期间,市属三家出版社共出版图书4400余种,比“九五”期间增长414%,有341种图书在国家、省级评比中获得大奖。《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发展图册》、《中共满洲省委史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艺图文志》荣获中国图书奖,《魏书生教育文库》获得国家图书奖教育分支奖,《二十世纪中国文艺图书志(摄影卷)》获国家图书提名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沈阳出版社图书发行码洋跻身城市出版社前五名,辽宁大学出版社荣获全国良好出版社称号。沈阳出版社出版的30余种图书版权出口到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沈版图书版权出口实现了零的突破,沈阳图书出版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报刊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报纸总发行量总印数达1.4亿份,全市每千人年平均拥有报纸194份。期刊总印数90万份,平均每千人年拥有期刊45份,广告营业额达1500万元。数量增长同时,报刊质量不断提高,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不断扩版,舆论影响力不断增强。2005年,青年科学、铸造、生态学杂志、金属学报、东北大学学报等10种期刊荣获第二届国家百种重点期刊奖和提名奖,卫生与生活报被评为全国百家优秀报纸,晚晴报在全国老年报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三名。

  印刷行业实力倍增。2005年,全市印刷业总产值达45亿元,“十五”期间,我市印刷企业先后引进40多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印刷包装设备,印刷业实力大大增强。(下转A6版)

  (上接A1版,)

  出版物市场异常繁荣。通过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我市各种所有制发行企业竞相发展,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广泛引入,经营的出版物品种不断增加,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已成为东北地区出版信息、生产和物流中心。目前,我市出版物市场销售品种常年保持在8万种以上。华储书店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图书行业协会评为“全国科技图书优秀经销店”和“全国双优书店”。与此同时,农村书刊市场也得到较大发展。“十五”期间,农村图书发行总额达到两亿元,报刊发行流转额达到1亿元,农村书报刊发行网络初步形成。

  新闻出版业改革初战告捷

  根据中央和省、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部署,市新闻出版局积极推进我市新闻出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塑造了市场主体。

  2004年,根据中央《关于在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意见》要求和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市新闻出版局实施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与市新华书店脱离了隶属关系,促进了书业集团的组建,并将该局立项建设的新华大厦移交书业集团,实现了政企分开。将新闻出版处罚权移交给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实现了审批权与处罚权分离,增强了新闻出版执法力度。沈阳出版社成功实现转企,是全国城市出版社实现转企第一家。

  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市新闻出版局还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积极推进管理工作由行业管理为主向社会管理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充分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强化依法管理,规范行业发展,市场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进一步减少了审批项目,简化了审批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间。几年来,市新闻出版局共取消了9个审批项目,对保留的审批项目进行了公示,暂停了所有的罚款项目,取消收费,减少审批环节,各项审批时限全部缩短到7天,为企业发展打造了一条“绿色通道”。同时,对我市电子出版物市场实行目标管理,在制度上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约束,建立了出版物集中经营场所“扫黄”“打非”工作责任制。在日常监管上,严把市场准入关,建立了书刊审读制度,在中国沈阳图书批发市场建立了审读室,指派专人对书刊进行审读。我市图书市场实现了规范化。

  本报记者李海英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