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引导扩大开放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00:06 沈阳网-沈阳日报

  对外开放,是我市的第一发展战略。近几年来,我市依靠强力的招商引资和全方位的对内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投资,并且引进了人才、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了沈阳的大发展、快发展。

  2007年,我市将继续把对外开放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坚持一手抓环境,一手抓项目,确保完成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

  以创新为载体

  推进招商引资

  市政府参事杨凯宁说,招商引资对于沈阳来说,已经成为一项常规工作。年年要抓、年年要做,怎么创新就很重要。今年是沈阳市的“创新年”,对外开放也有着很大的创新空间和潜力。把创新思维、创新方式落实到招商引资工作中,对于我市完成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的新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数字沈阳

  杨凯宁说,搞好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招商引资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同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目前沈阳市在信息化水平上还存在着差距。只有不断地提高沈阳的信息化程度,建设数字沈阳,才能够提高效率,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投资的软环境。城市的交通路网建设、通信和物流水平等,也都是对外开放的基础性条件。沈阳市应该抓住中心城市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以此来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不落幕的展会

  目前沈阳的“韩国周”、“制博会”等大型国际经贸交流展示活动,已经成为沈阳市对外开放的靓丽品牌。但是,这些活动目前还只是发挥了一个“点”的作用,应该想办法,把“韩国周”、“制博会”等对沈阳对外开放的促进作用“拉长”,形成一条“线”,使其在全年都能发挥作用。

  ●择机与巨人同行

  沈阳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果,国际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多。杨凯宁说,在新的一年里,沈阳人应该把眼光放得更远,争取同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城市一起,举办一些大型的经贸活动,借这些著名城市的影响力,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提高对外开放的量级。

  发挥优势落实引资任务

  今年我市对外开放的任务十分艰巨。在2006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30亿美元、并跻身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的基础上,35亿美元将引领着沈阳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我市主要的对外开放任务包括:

  ——在引进大项目上有重大进展。要瞄准世界500强,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的大企业,继续加大招商力度,以更优惠的政策和更优良的环境,吸引他们来沈投资兴业。对广东、闽南和江浙等南方地区,要继续采取切实有效的招商方式,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沈阳。对重大项目特别是百亿元的项目,要实行市领导跟踪负责制,确保明年在引进大项目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大力引进企业总部。今年要力争引进10家以上。

  ——把“韩国周”和“制博会”做成享誉全国的招商品牌。最终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重大对外交流平台。

  ——努力提高经济外向度。

  ——扩大对外交流渠道。

  市外经贸局局长关志鸥说,我们要发挥优势,一项项落实引资任务,来实现35亿美元的新目标。

  ●发挥四大空间作用

  今年,铁西新区、浑南新区、沈北新区、棋盘山开发区、细河经济区等承担的招商引资任务,占全市的1/3强。我市就是要发挥四大发展空间在资源、土地、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发挥产业布局的鲜明特色,促进招商引资。

  ●全力引进产业链项目

  我市将组成由政府+企业+专家+中介的招商引资小组,集中力量引进重大的产业链项目。因为这样的企业,引进一个,能带动一批,全面提高我市的招商引资水平。

  ●国内国外双管齐下引外资

  2006年,我市在南下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就引进了相当一批外资项目。这说明,在我国南方一些城市落户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已经进入了资本扩张的新阶段,有能力向外输出资本。今年我市要抓住这个机遇,国内、国外两个轮子一起转,推进招商引资。

  ●商业服务业是新亮点

  今年我市在引进外资方面,商业和服务业领域的外资进入有望成为一个新亮点。随着我市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消费的拉动越来越大。一些世界著名的商业、服务业巨头开始关注沈阳。

  服务外包开辟

  新的出口增长点

  2006年,我市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49.5亿美元,其中出口26.5亿美元,增长20%。汽车、数控机床等主要工业产品出口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与招商引资工作的态势相比,出口创汇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关志鸥说,今年,我市将启动“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建设,开辟新的出口增长点。东软集团目前是全国服务外包企业的龙头,与十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络。我们就是要支持、鼓励像东软这样的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外包业务。有关部门正在筹划建设一个示范园区,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进服务外包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市对传统产业的出口创汇也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产品的出口创汇也成为一个工作的重点,将得到大力的推进。

  本报记者倪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