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2岁孩子当司仪不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00:06 红网

  6日上午11时38分,南关岭北市集团附近某酒店大堂内,一场由一名12岁男孩主持的婚礼正在进行。这位小主持人举止沉着,情爱话更是张口就来。据了解,这位小主持人同时还是一家礼仪公司及一家武馆的形象代言人,其家长表示,孩子“走穴”频繁难免影响学习,但“我们就想培养出个小明星”。(1月7日《大连晚报》)

  12岁男孩担纲婚礼主持,其母亲刻意培养是显而易见的。从拍摄广告没有报酬、报酬很低,到现在能获得一定报酬,高的能拿到几千元钱的“艺术经历”,无疑是在不断地“点拨”中“成长”起来的。而家长过分介入,牵着孩子的鼻子追求名利,贪图虚荣,让孩子学的“油嘴滑舌”,以此自豪,是可怕的。总有一些选择要多年以后显示出杀伤力。再看12岁男孩所谓的“很强的表演和模仿能力,表演欲望”也只是假象,那些“情爱话”“喜庆嗑”,都是主持词里事先设计好的,只要背熟就行,其实是“无智吃力”,不过是木偶罢了。

  与12岁男孩母亲抱有类似期望的家长在我们身边为数不少,可见“出名要趁早”,家长们造“童星”心理越来越普遍存在的结果,将张爱玲的这句名言发挥到极至。但现在来看,在一些文化包装公司趁势推出包装童星的服务,“造星”类娱乐活动成了时尚,迎合家长们造“童星”的心理时,家长一厢情愿地认为,我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人,他就会成为什么人,也成了一种众望所归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就像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并且呕心沥血地进行着“早期教育”。他们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目标,只能按照“出名要趁早”的安排走向未知的未来,成为父母一夜成名期望中的附属品。而孩子面前没有一条生活的真实道路,没有纯真甜美、“阳光灿烂的日子”,被家长当成赌注,沦为挣钱的机器,这种事实,不能不让人感到“悲惨”。

  再说“童星”,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出名,有熠熠生辉的“恒星”,但在瞬息万变的时尚中也不乏曾经一划而过的“流星”,或最终“星光黯淡”的。譬如,曾有着“中国第一童星”光环的方超,没有上过大学,没有专业知识,除了拍戏没有一技之长,而多年以后他说“如果能重新选择,我情愿从小不拍戏,平淡地度过童年”。这对巴望着一朝成名的人,尤其是急于求成,顾此失彼,盲目跟风的家长,是很有警醒的意义的。

  观点撞击:

稿源:红网 作者:王理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