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与“柔性流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01:21 淄博新闻网

  让淄川在外“名人”为我所用,也是该区人才流动战略的点睛之笔。淄川是一个有着67万人口的大区,在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淄川籍各类人才多达千人。如何让这些人才服务于淄川的经济社会发展?淄川区实施了人才“回归工程”,发挥在外人才的“反哺”作用。于2005年成立专门机构,从财政拨出专款20万元,组织开展淄川籍在外优秀人才登记工作,汇集了淄川籍在外人才的《天南地北淄川人》一书于2006年1月结集出版,收录淄川在外人才36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

  该区在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同时,对返乡投资工业企业项目的有功人员授予“淄川功臣”、“优秀创业者”等荣誉称号,调动外出人才关心家乡、建设家乡、回报家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外出人才也纷纷响应号召回乡创业。至目前,全区已有20多名外出人才采取独资或参股等形式兴办各类“回归型”企业37家,总投资2000多万元。

  在淄川,还涌动着一支尖端人才大军。2000年,淄博金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济南大学联合成立了济南大学金城华工研究所,博士后、博士生导师郑庚修与其他5名博士及13名硕士研究生开发研制的新产品头孢曲松纳项目获得成功,当年就实现产值1000万元,到2005年销售收入已经连续6年实现翻番。来去自由、专兼结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目前,还有3600余名像郑庚修这样的专家正以柔性流动方式为淄川区的经济发展服务,缓冲了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淄博磁性材料厂常年从北京、上海等科研院所聘请专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新研制生产的磁芯成为国际领先产品。董事长王淑江感慨地说:“如果没有这些专家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就不可能会有企业今天的发展。”

  有多大的能力,就给你多大的舞台。如果把人才比作是一粒种子,他们撒向的则是淄川这一片创业的沃土。人才大军呈现出的勃勃生机,正成为淄川奋力发展的磅礴力量。

都玉秦 李烨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