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盐务总局复原到洪崖洞(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02:40 重庆晚报

  

抗战盐务总局复原到洪崖洞(图文)

  新华路45号已经看不到盐务总局原貌了。记者 罗川 摄

  本报讯 抗战时期,位于渝中区新华路45号的盐务总局曾调集全国各地盐业资源,支援抗击日寇。昨日,记者从市历史名城专委会获悉,这座曾为抗战胜利立下功劳的中西合璧建筑,年内将整体搬迁至洪崖洞,并作为陈列馆对外开放。

  据有关专家介绍,重庆在民国时期曾是川盐的集散重镇。1916年,四川盐运使署迁驻重庆时,重庆就成为当时川盐的管理中心。1921年,又在重庆设立盐务稽核处。该处本是个临时机构,后来在新华路45号购地建房,成为长期性机构。

  由于紧邻长江黄金水道,盐务活动频繁,重庆的盐务地位日渐重要。1935年,民国财政部在此设立重庆盐务管理分局,盐务、政税合一,统管当时的涪陵、万县等川东各盐场。

  “抗战时期,这里作为当时中国的盐务总管,调配盐业资源支援抗战,可以说为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市历史名城专委会专家介绍,1938年,民国财政部盐务总局从上海迁至重庆,地址就选在新华路45号。

  据专家介绍,盐务总局建筑最高11米,总建筑面积519平方米。整个建筑群由入口牌楼、门房、前花园、主体建筑及后部防空洞组成。

  “它背后的防空洞是和周围建筑连在一起的,可以很好地防范日军轰炸。”专家称,盐务总局的防空洞与其周边的重庆饭店、人民银行地下室紧紧连在一起,一旦有日机来袭,他们可以迅速躲进其中。因此,盐务总局经受住了日本的狂轰滥炸,一直在调配盐业资源支援着全国抗日。

  因年久失修和遭受白蚁袭击,盐务总务旧址破损严重,为保护这座建筑,有关方面决定将其整体搬迁至洪崖洞传统民俗风貌区,预计年内就可开工。复原后的盐务总局将再现昔日风采,并将作为陈列馆对外开放。

  市文物局有关人士称,由于盐务总局旧址属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对其拆迁时,要对建筑构件编号,并在新址按编号复建。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记者 李心成网络编辑:甘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