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东风唤不回――临汾市治理污染见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05:43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年末岁首,记者在临汾采访时获悉:临汾市城区二级天数已从2000年的14天增长为2006年的202天,综合污染指数也从2000年的11.61下降为2006年的4.19,全面完成了省政府去年下达的二级天数200天的任务。尽管临汾城区环境质量现在仍不尽如人意,但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临汾蓝天碧水的期许越来越充满信心。

  向污染开战,是临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选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临汾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熟悉临汾的人都知道,临汾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全市矿产资源38种,仅煤田面积就有1.54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5%,煤炭总储量960亿吨;铁矿石总储量4.2亿吨,富矿占到全省的70%。

  在早些年所谓发挥优势、“有水快流”的背景下,临汾人被这股洪流挟裹,一股脑扎进煤焦铁黑堆里做开了文章。而一朝醒来,猛然发现,美丽的“花果城”风光不再,其时已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客观地讲,临汾早在那时候就已戴上了污染的“黑帽子”。

  市场经济是一只看不见的手,非理性经济的发展,一如一列高速运行的火车,即使急刹车,惯性也十分巨大。当你打开潘多拉盒子,将污染这个魔鬼放出来时,再想将它收回到瓶内,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因此,在2003年临汾市戴上全国113个环境重点监测城市污染之冠时,市委、市政府就痛下决心,发誓要摘掉污染这顶“黑帽子”,破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这个题,做好环境治理这篇大文章。

  临汾市委书记王国正2003年到临汾当市长时,就接上了污染这个烫手的山芋。市长任上三年,困扰他最大的问题是污染,费心思最多的是治理污染。2005年他在上海学习期间,接到临汾水源地水质污染的报告,当即把电话打到临汾市环保局,要求立即制定防治对策。从上海回到临汾后,连夜召开市长办公会,果断决定对水源地控制区内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关停。几年来,对于临汾的环境治理,他大会讲、小会讲,并采取了很多手段扼制污染,打了一场又一场环境治理攻坚战,使临汾市区二级以上天数由2003年的82天增加到2005年的187天,大气质量逐年好转。

  市长李天太2006年初到临汾上任后,就明确讲道:“如果再不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将无颜面对子孙后代。”2006年,市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把环保确定为全市“五大重点”之一,列为全市要办的十件实事的首要任务。

  6月25日,李天太市长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2006年环保责任书》,首次将环保指标与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列为同等重要位置,首次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针对超载车辆对临汾市区环境的扬尘污染,2006年12月的一天夜里,市委书记王国正和市长李天太冒着严寒,带领有关人员,亲赴城郊公路查车,书记市长现场办公,依法查扣超载车辆。

  临汾治污,壮士断腕,背水一战。

  出重拳,下猛药,铁腕治污

  去年11月3日,襄汾县梁天宝苦心经营14年的铁厂被关闭了。老梁泪流满面,如掏心掏肺一般。

  一家哭万家笑。襄汾人民高兴地看到:从这天8时30分到中午12时30分,全县有8家铁厂10座各100多立方米的高炉被关闭、被拆除。大家奔走相告:这下政府来真的了。襄汾县县长张金凤算了一笔账:就这半天功夫,县财政每年少说也损失两个亿。

  煤炭大县乡宁,在规定时间里,先后有7座焦化厂被关闭。2006年12月11日,记者随市人大组织的“2006年环保执法检查暨平阳环保行”来到乡宁高远焦化厂时,这座年产20万吨的焦化厂已“寿终正寝”了。常务副县长孟天福说,为了关掉7座焦化厂,得罪了不少人,有人甚至给他打电话进行恐吓,要他小心点。

  翼城县曾是全省闻名的冶炼基地,炼铁厂曾星罗棋布。特别是城北城东,黄烟黑烟蓝烟,将整整一个县城罩了个严严实实。当记者12月17日来到这里时,一时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昔日那些鳞次栉比的铁厂不见了,那些林林总总的烟囱不见了。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翼城县2006年二级以上天数已超过200天。洪洞县有5座铁厂属关闭对象。根据省市要求,2006年12月底,关掉1/3,2007年再分批全部关掉。这个县的常务副县长任保家表态:今年关也是关,明年关也是关,长痛不如短痛,5家铁厂2006年年底全部关掉。

  尧都区河西工业区是个重污染区。2006年12月,在省、市政府的督促下,尧都区四大班子领导齐上阵,依法对应关停企业采取了强制措施。仅12月17日一天,就炸掉9个铁厂。几天之内,这个区11个铁厂、2个焦化厂全部灰飞烟灭。

  仅2006年,临汾市共取缔改良焦、土焦、小石灰窑等土小企业306家,关停冶炼企业53家,关闭末位淘汰的厂子92家。

  在这场治污战役中,临汾市环保局冲锋在前,组织了33人的城市监察队,对市区污染源进行全天候监察。组建了驻厂监管队伍,派出122名环保执法人员,背上铺盖,进驻61家企业,严防死守,确保环保设施运转起来,确保达标排放。

  耐人寻味的是,这几年,临汾市年年关掉一批污染企业,全市的GDP和财政收入并没有像当初人们担心的那样掉下来。从2000年至200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从170.3亿元增长到523.18亿元,增长2.07倍;财政总收入从14.93亿元增长到83.05亿元,增长4.56倍;2006年,关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财政收入还是顺利突破100亿元大关。

  临汾的明天,东风可期,蓝天有约

  临汾在铁腕治污的同时,从2006年9月4日开始,在全市开展了城市建设暨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四大班子领导全部上阵,城建、环保、交警齐出动。经过两个月的奋战,市区共拆除沿街建筑4.5万平方米,拓宽道路10.4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42.66万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达26.5%。

  针对冬季小锅炉污染状况,2005年和2006年,临汾市政府先后投资7.73亿元,实施包括煤改气和集中供热在内的十大环境治理工程,取缔锅炉197台,拔掉市区城中村小烟囱600余根,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50万平方米,集中供气新增居民燃气9000户,气化率达到85%。

  临汾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植树造林,努力构筑新型的环境保护防范体系。今年全市退耕还林85.53万亩,五鹿山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泽县国家级生态环境监察试点通过国家验收,侯马市新田乡在全省首家获得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

  这几年,临汾人已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临汾城区环境的根本好转,关键在于调整畸重的产业结构,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在治本上下功夫。

  翼城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小铁炉关闭闲置的土地资源,新上8家现代化纺纱企业,年新增产值3亿多元。台资食品企业旺旺集团,2006年3月19日入驻侯马经济开发区,年销售收入达2亿元。

  如今的临汾大地,北到霍州,南到侯马,一大批低能耗、低污染、高科技、高效益的新兴企业正在落地建设。

  临汾市2007年全年工作会议明确:要将治理环境污染、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惜一切代价。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我们深信,一个“生态临汾,绿色家园,花果新城”将会生机盎然地出现在晋南大地上。

  本报记者杨木林 李宏伟本报通讯员董杰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