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舆情成为政府决策依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08:01 西部商报

  今日社评

  甘肃省社科院40多名科研人员,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调研,终完成国内首部《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蓝皮书。蓝皮书指出,2006年,甘肃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进展顺利,社会舆情呈现出健康、平稳的良好态势。但由于一些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突出矛盾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群众围绕相关热点问题的议论比较多,思想忧虑和情绪波动还比较大。“蓝皮书”预测认为,与2006年相比,2007年舆情热点将更加丰富,舆情涉及领域将更加广泛,包括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内的一揽子改革成效如何,深层次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能否缓解改善,对2007年舆情走向的影响举足轻重。

  舆情,通俗地讲就是人民群众的呼声、建议、意见、态度、情绪,一句话,就是民意。每个社会都有舆情。舆情体现了人们最想说的话,最关心的事,最希望政府了解和解决的困难。舆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表达出来。表达舆情的渠道,既可以是一个社会的代议机构,比如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有义务把人民的心声向大会反映。人们也可以通过直接上书,表达舆情。还有大众传媒更是表达社会舆情的活跃而直接的渠道。

  当然,不论是大众传媒还是代议机构,在反映舆情方面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大众传媒有时不够平衡,不够全面,它更重视动态的个案,而对于近乎静态的持续舆情,不能给予更为充分的关注;而代议机构反映舆情也存在着代表面的限制。因此,由专业机构进行的舆情调查,通过更为科学合理的设置,可以得到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这种舆情调查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执政者必然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来了解舆情,因为据此就可以知道社会民众最为关心、期待和痛恨的是什么。在中国古代社会,人民群众通过歌唱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传达出来。于是,统治者甚至专门派出朝廷大员,摇着木铎,去四面八方搜集民歌和人们的真实想法。当然,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了解舆情,或许并不真的要为人民解决问题,而是有针对性地强化对人民的控制。

  但现代政府是建立在人民委托的基础之上,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要服务的,恰恰就是人民所需要的。政府与人民在利益上是一致的。当然,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并不天然地就知道人民渴望什么,反对什么,爱好什么。人民的种种感受渴望,必得通过一定的渠道才能体现反映出来。舆情是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民主制度本来就是一个更加能够反映民情民意,更有利于下情上达的制度设定和安排。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给舆情的传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建立在丰富全面准确舆情基础上的决策,必定是民主的,因为它代表了更多人的利益;而建立在真实准确舆情基础上决策的也一定是科学的,因为它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