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观点集装:警惕教育亡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09:03 金羊网-新快报

  中国的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几乎是清一色的国有、国办,不仅国有、国办,更在国营:学校机构的分分合合、行政官员的选拔、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甚至考试,全都由国家及其教育机关一手操办。中国高校没有创新性,培养不出创新性的人才,国办与国营的垄断是第一制约原因。

  没有观念与方法的改变,理想之花可能结出荆棘之果。“依我看来,中国的教育,不但不能救亡,简直可以亡国。”对于身处21世纪的中国人来说,胡适在20世纪初的这句感叹依然洪钟在耳。

  ———丁栋虹《上海证券报》

  任何时候对社会精英都应有更多“社会公正”的责任要求。只有精英有责任、大众有权利的社会才可能是稳定的社会。与此同时,作为普通人,对于社会的公正、进步与革新也并非无能为力。我们可以通过舆论、通过表达,呼吁社会公平,呼吁和强调社会精英的社会责任。这也是力量。

  前些日子一些时评人谈到时评的“无力感”,我感到矫情,认为这未免不是自负的表现。如任凭自负泛滥,一旦掌握权势,未必不会有精英独裁的倾向。

  ———童大焕《东方早报》

  宪法确实是一个政治纲领,但既然冠以“法”的名义,那宪法就首先是法律。既然是法律,就应当像法律那样可以按照某种政治或司法程序被适用,让它发挥法律的功能,让它可以在公民的宪法性权利遭到侵害的时候受害人可以依据它寻求救济。

  ———《南方都市报》社论

  从公众的角度看来,“逢听必涨”的意思是:大多听证会上,那些不知道怎么选拔出来的“民意代表”总是以“掌声一片”来响应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涨声一片”。如柴主任所言,现实中并非“逢听”就百分之百“必涨”。但民众所言之“逢听必涨”也许略显夸张,亦不过是为了讽刺实践中的“听证会”从“无倾向听证”到“涨价论证”的异化。

  ———王琳《潇湘晨报》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