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政府招标拒绝国货也是国际惯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09:10 四川在线

  今年1月将举行的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路面设备招标,涉及政府采购约3000万元。根据该项目招标公告,此次政府采购的绝大多数路面设备必须是“洋品牌”,所有国产自主品牌生产厂商只能成为一旁的“看客”。(1月7日新华视点)

  毋庸讳言,现阶段我国国产自主品牌的高速公路路面设备,一部分虽然价格低廉,但质量不过关,不如国外品牌设备质量相对稳定可靠。但这绝不是情况的全部。正如中国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分会秘书长刘文华所说,从整体上看,国产自主品牌的高速公路路面设备并非像江西有关部门介绍的那样质量低下。更何况中国高速公路养护等路面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已经有20多年历史,国内自主品牌的路面设备已经形成系列,相当数量的产品具备了国际一流水平。所以,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宣称的“本次设备采购完全是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就颇值得怀疑。

  动辄以“国际惯例”忽悠老百姓,有时还真奏效;但如果说拒绝国货也是“国际惯例”,那可是滑天下之大稽。国际惯例指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适用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形成并得到公认的习惯做法。按照质优价低的招标惯例,国产自主品牌的质量即使是劣多优少,也不能成为充当“看客”的理由;而国外品牌的设备在购置费用上普遍比国内品牌高出30%甚至更多,但质量未必都能过关。近年一些洋品牌产品的“召回”事例不算少数,早已为我们提了醒。如果是为了防止国内一些小厂商“价低质劣”恶意中标,通过在招标文书中设置严格的质价指标,完全可以将它们挡在竞标门槛之外。而以“国外品牌”作为招标的硬性指标,甚至列为“技术规范”,这种门槛设定不仅不合行业规范,也违背了招投标惯例,更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

  江西省的招标,打的是“国际惯例”的幌子,但招标公告中的“技术规格”居然要求是“国外知名生产厂家原装产品或在国内投资组装”,而能够满足这一条款的,全国只有一到两家。这样,招标还没有进行,开标结果就可以“精确预测”了——揭开“国际惯例”的遮羞布,露出了局部利益的“嘴脸”。由此,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机构、行业动辄以“国际惯例”解释自己的工作,而在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工资、医疗、电信、房价等种种不符合“国际惯例”的情况时,民众听到的解释却是“中国国情”。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