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河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09:24 重庆晚报

  上个世纪60年代,河内是中国报刊上出现得最频繁的城市名,毛泽东甚至说:“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也参加过声援越南的游行示威,多年后我终于来到这座被英雄传说所笼罩的城市,仍然感觉十分亲切。

  河内的建筑低矮,但由于曾长期属于法国殖民地,大量房屋具有法国风格,很有点洋味道。我们下榻的“紫桥”宾馆就是这类建筑,木制的百叶窗,宽畅的走廊,古老的梳妆镜,斑驳的地毯,无不透露出它昔日的威风。河内的摩托车成灾,据说每家至少有三辆,上下班高峰期,摩托车满街乱窜,马达声震耳欲聋,咱们重庆生产的摩托车得天独厚,几乎占了大半边天,压得日本货跳楼。

  河内最漂亮的所在当数还剑湖,沿湖一带垂柳拂面,是热恋中的情侣交心谈心的好地方。湖畔的镇国古寺,建于越南的陈朝时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这座庙宇完全接受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供奉的是中国的神像,书写的是中国的汉字,连历代高僧长眠的墓塔,也是中国式的。

  越南历史上曾使用中国文字,经过多年文字改革,现在使用拼音文字,有声母、韵母,与中国汉语拼音相仿。不同之处,在于越南拼音有六个声调,因而越南人很自豪,英语只有两个音调,汉语也只有四个,越语是“老大”。

  越南姑娘们身材苗条,喜欢骑电动助力车,任凭风儿吹拂瀑布般的长发。但是,由于担心被亚热带的骄阳晒黑了,心上人有意见,因此流行用丝巾或布帕把脸庞包起来,而那正是外国游客非常想观赏的一个部位。她们平日也不穿画报上广泛宣传的民族服装,即白旗袍,黑裤子,只着便装,这不免使人感到遗憾。

  越南也在实行改革开放。闹市区巴亭广场兴旺发达,个体户的门面一个挨一个,日本电器、中国摩托车、法国香水、柬埔寨大米都来凑热闹,洋葱、大蒜、猪蹄、鱼干充斥着农贸市场,波斯猫、哈巴狗、玫瑰花、紫罗兰在街边叫卖,丝袜、胶鞋、雨伞、布料随处批发,其情景,好比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越南人民从阵痛中苏醒,封闭的自然经济无法抗拒世界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他们迅速地调整自己的脚步,争先恐后跨上治穷致富的道路。

  我们到河内的当天,越共正召开“十大”,大街小巷挂满金星国旗和镰刀铁锤党旗,越共鲜明地提出,要扯起风帆,去寻觅金色的彼岸。我深深地为友好邻邦的父老乡亲祝福:但愿未来不是梦。(二) 杨耀健

  网络编辑:司玲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