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封杀国货"还是"玩弄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10:46 云网

  作者:周之南

  今年1月将举行的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路面设备招标,涉及政府采购约3000万元。不过,其招标的技术规格规定:国外知名生产厂家原装产品或在国内投资组装才能参与。这样导致国产自主品牌生产厂商只能成为“看客”。一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能够满足“国内投资组装”这一条款的,全国只有一到两家,开标结果甚至可以“精确预测”。(据1月8日《新京报》报道)

  从网友对这则新闻的评论来看,矛头几乎全部指向对招标方崇洋媚外的不满。其实,有关“封杀国货”的招标条款不过是表面现象,问题的实质是招标方要借这样一个条款达到操纵开标结果的目的,这就是遗患无穷的“玩弄规则”了。

  对那些不够坦诚的单位和个人而言,没有规定是最好不过的状态,这样他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为所欲为。比如政府采购、招投标等一系列规则出台之前,买谁的不买谁的、工程承包给谁做完全由单位领导个人说了算,这一块于是成为腐败的高发地带。相关法规出台后,善良的人们以为有法可依便天下太平了。想不到,“政策很好”往往会演变成“对策好狠”,对于某些人而言,有规则他们的对策就是架空规则、玩弄规则。

  比如设备招标,不是非得走招标的程序吗,招标方想让谁中标很简单,按照对方的条件量身订做一套招标条款就可以了。其他人都是国产品牌,你是洋品牌,那好,我们就规定只要洋品牌。中标的一定是你,出了事也不怕,我们是正经招标招出来的。不独招标,某些已经倒台的腐败官员任命干部何尝不是如此?他们想提拔谁,就按照谁的优势和特长设定任职条件,然后让有关部门去考察,其结果是一找一个准,而程序上完全符合有关规定。

  这又让人不能不想到那些形形色色的听证会,本来没有谁规定逢听必长的,可是现实操作的结果是,只要开了听证会,很少有不涨价的例外。为什么?除了那些确实应该涨价的案例,应该说“玩弄规则”是某些单位和某些人的必胜法宝。比如,在听证代表的选择上作文章,让不同意涨价的人根本入不了围,或者处于绝对弱势,表决的结果自然就可以操控了。

  “玩弄规则”的表现太多,大到政府采购、干部任用、涨价听证,小到单位分福利之类,基本上处处可见其踪迹。正是这样一串串恶劣的实例,打击了人们对制度和规则的崇尚、服从,让越来越多的人在潜意识中蔑视规则,遇事总想通过不法、违规的渠道来解决。可以说,“玩弄规则”之害甚至大于没有规则。定下规则只是走出了一小步,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保证规则不被玩弄。

  责任编辑:一丁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