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外出打工沟通少特长没条件培养农村孩子更需心灵抚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11:45 生活报

  帮办记者 张妍霞

  自本报“王帮办工作室”与哈市孤困儿童帮扶中心联合开展“一帮一”活动以来,帮办记者走进农村小朋友的家中,感受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办记者调查了解到,吃饱穿暖已不再是农村贫困家庭的头等大事,农村的孩子们渴望的是一种心灵的抚慰。

  留守儿童备感孤独

  “我最不愿意放假,放假了感觉特别没意思。”郝文书小朋友的话,道出了许多和他一样留守儿童的心声。

  为了让日子过得好起来,外出打工已是绝大多数农村青壮年的首选。多数外出打工的父母不得不将孩子留下家中,与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一起生活。和老人在一起生活的孩子们,虽然吃饭穿衣有人照顾,但孩子们缺少了与父母的沟通,有了心里话无处诉说。

  许多孩子告诉记者,晚上睡不着时,他们特别想爸爸妈妈,偶尔和父母间的电话联络又让他们感到与父母非常疏远。心里虽然很想爸爸妈妈,可是他们很少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过去放假了,农村孩子们满院子的景象已不多见,缺少玩伴同样困扰着农村孩子们。

  渴望参加特长班

  走进农村小学,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常常让记者震撼,农村孩子们有着和城里孩子们一样美丽的梦想,然而生存环境的不同,使得能读到一本有趣的课外书都成了农村孩子们的一份奢求。

  爱跳舞刘文丽,把电视当成了她的老师,每当看到有关于舞蹈的节目,她就目不转睛。喜欢踢足球的石瑞,梦想着当一名足球运动员。爱读书的董万颖,家里仅有的几本学生之友都被翻烂了。董万颖的妈妈杨秀平说,孩子去城里的亲戚家串门,当时搭的是地铺。回来后,孩子兴奋了好几天。对她说:“妈妈,人家在地下就能睡觉,城里可真好啊。”她告诉女儿:“今后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得好好学习。”这句话,几乎每一位农村的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说过。

  精神救助任重道远

  “如果说,过去对于农村困难家庭更多是注重特质上的帮扶,而如今,他们更渴求的是子女教育等精神方面的帮助。”哈市孤困儿童帮扶中心的徐阳春主任说。

  据了解,近年来,哈市孤困儿童帮扶中心在哈市城乡先后建起了5个“春蕾之家”,在这里不仅有孩子们愿意看的各种课外书,每个星期还会有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辅导功课,与孩子们交流、聊天。

  徐主任说,此次“一帮一”活动,为城乡两地的孩子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们的欢迎。

  (生活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