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莹还是那个莹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11:45 生活报

  吕瑛

  2006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四年级的女生吴莹莹成为了各方关注的主角。自北京师范大学为吴莹莹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称美国一家软件公司任命她为该公司亚洲区副总裁后,一夜之间,吴莹莹火了。接着,质疑的舆论铺天盖地,从天才少女到“骗子”、“造假高手”,从美女到小丑。而如今,处在台风中心的吴莹莹关掉手机和博客,与外界断了联络。她觉得,自己只是北京师范大学四年级的女生吴莹莹。

  怎么同一个人,昨天被捧得高过了天?仅仅过了一个晚上的工夫,又被四面八方“踏上来的亿万只脚”狠狠地踩进了稀泥烂塘?“棒杀”的根由是什么?显而易见,社会浮躁,人心浮躁,媒体也浮躁,浮躁来浮躁去,已经浮躁得找不着北了。

  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人起头炒作,都有可能成为“XX盛宴”的滥觞。盛宴当然不错,山珍海味地可劲儿造啊,多爽的事情,但是,那些富含脂肪的高档东东,吃多了不仅消化不良,还会得病呀,什么心脑血管病,什么痛风,也够遭罪的。都奔着好吃,都想多吃点儿,就是不想吃多了有病咋整,这就是娱乐时代的活写真。而这吴莹莹,是成也娱乐,败也娱乐吧?

  问题是,重大的严肃的事体,还是要靠老老实实、严谨认真的态度去身体力行,靠一哄而上害死人,靠娱乐心态淹死人,往往会把事情搞坏。建设和谐社会,社会更宽容包容,也更多元,这本来给克服一哄而上的痼疾创造了条件,我们本应当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来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健康,如果反之,结果不仅令人失望,恶果更会殃及我们自身。看待一个人,无疑也属于“重大的严肃的事体”的范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活生生一个人,哪能“娱乐”一把就捧上天,再“娱乐”一把就踩进泥?这样下去,还有科学的标准可言吗?就“吴莹莹事件”看,莹莹还是那个莹莹,而透过这个事件看,无论北师大还是全社会,乃至每个公民正常心态的回归,已经是当务之急了。

  (生活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