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神秘的缅甸仰光唐人街:华埠涌动世俗风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13:56 中国新闻网

  在军事政权统治下的缅甸,仍然是一个隐秘的国度,而前首都仰光的唐人街也鲜为中文媒体报道。2006年底,笔者进入了这个神秘面纱之下的闹市,探究这个也许是全球最神秘的唐人街。

  华埠涌动世俗风情

  仰光的唐人街群集于市中心广东大道附近的大街小巷,估计华人人口在15万上下。唐人街与处处是咖哩味和卖甩饼的"小印度"仅一街之隔,唐人街上较具规模的购物商场便是上海国际商厦。广东大道两旁竖立着五花八门的中文招牌,看到最多的是港粤风味的烧腊,还有贩卖从中、泰等国进口货品的杂货店、珠宝店,但较传统和卫生的中式餐厅并不多,食客多是蹲在矮凳上喝茶聊天、吃面食或涮沙茶肉串。多少年来,具有百年历史的观音古庙(当地人称广东庙)竟是观光客们的约会热点,早晚车水马龙,挤得水泄不通。华灯初上,庙口人行道摇身一变,成为卖西瓜、小橘子、大榴莲等水果和成衣的"夜市"。附近的十九街,随着近年来西方背包客替它打响名堂,已变成号称"缅甸兰桂坊"的酒吧街,是"夜猫子"们流连的最佳去处。广东大街往南的海滨街,离著名古刹庆福宫(当地称福建庙)不远,几年前来自北京的商人便开了红姥姥食店,那里有仰光最地道的北方水饺和牛肉拉面,堪称高档中餐馆。以闽籍占多数的中老年缅甸华侨,喜欢在庙堂里下棋消遣。令笔者感触最深的景象,便是仰光总医院对面的古色古香的中式龙山堂院子里,不分种族宗教的华裔、印度裔和缅人腰裹传统纱笼"龙基",三五成群在踢藤球,充分体现"族群融和"。

  华人谋生低调保守

  仰光华人多数保守,不愿提起在缅甸军政权统治下的坎坷身世,因此一般跟笔者这样的"陌生人"闲谈不足三分钟就草草收场。有些人对相机最敏感,曾经有人"检查"笔者所拍的"人物"并要求清除。

  一名祖籍广东梅县的凌姓老华侨对笔者说:"虽然缅甸军政权处处在学中国邓小平当年的改革开放政策,致力宣传吸引外资和欢迎外客观光,但为缅甸经济"起死回生"做贡献的华人商店,个个都是面对苛捐杂税,什么生意都不好做。"目前,缅甸军政府平均向各商店、餐厅和旅馆征收的营业税高达20%,有时也要给当局奉上一笔不菲的"茶水费",以确保"生意兴隆"。但是商店缴给当局正规的"服务费"后,仍然电力不足,每天总有几次遭到停电断电,因此经济能力还不错的都各家自备发电机。

  华文媒体风光不再

  20世纪50年代,仰光处于全盛时期,曾有"东南亚伦敦"雅称,当时有4家华文日报和3家周刊,而全缅甸也曾经拥有超过200所中文学校,但如今却已荡然无存。粗略估计,仰光华社、会馆和庙宇约有100处,但一般年轻缅甸华裔都不懂中文。在没有正规的中文学校的情况下,仅有一些大学设有的中文系或私人的"补习班"能传承中华文化。即使仰光街头随处可见盗版中国大陆的影视歌光碟,但要找中文书店很难。记者在华埠街上喜见一间中文书店,架上卖的是几本中文小字典,还有一批中国大陆出版的妇女杂志,已属难能可贵。

  8年前,仰光市内还有一份惟一的中文报《缅甸华报》,后来由于缺少读者以及当地政治环境等因素,历经6年惨淡经营后,2005年被迫关门。(来源:新华网;作者:刘振廷)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