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曾里”风雨历程今再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15:29 新民晚报

  

“三曾里”风雨历程今再现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工作生活场景,罗章龙使用过的皮箱、眼镜等实物,3层楼的展出场所……“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近日在闸北区浙江北路118号建成,再现了中央局的党员们,当年在“三曾里”开展地下革命工作历时一年多的风雨历程。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这里探访。

  “关捐行”招牌作掩护

  纪念馆门口,是一尊革命武装斗争的群体浮雕,再往里走,就能看到搭建的一个老式里弄门牌楼,上面书写着“三曾里”3个字。

  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说,1923年6月,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由9名正式委员、5名候补委员组成的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党的三大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陈独秀、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罗章龙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为会计,负责中央的日常工作。由于广州地处一隅,加上粤汉铁路尚未全部通车,给党中央与全国各地中共地方组织联系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到产业工人最多、最集中、交通联络方便的上海,选址闸北的香山路(今临山路)公兴路口的“三曾里”一幢两层楼房,作为中央局办公机关。

  “为了掩人耳目,当时楼房门口挂上了‘关捐行’的招牌,表面上看是个替人办理报关业务的地方。从1923年7月起,陈独秀、毛泽东等就先后来到这里从事中央局的工作,长达一年多。”

  “亲切交谈”形象逼真

  在纪念馆二楼,有一处毛泽东、杨开慧当年住所的复制场景,最有看点的是毛泽东和杨开慧正在“亲切交谈”的硅胶人像,人物形象逼真,表情生动。当时住在“三曾里”的有毛泽东和杨开慧夫妇、蔡和森与向警予夫妇以及罗章龙。陈独秀要召集中央局成员会议,也来此地。

  据纪念馆展示的史料记载,党的三大后中央局机关迁至“三曾里”,上海的国共合作迅速展开。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和青年团上海地方委员会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建立了“国民党改组委员会”。闸北是上海推进这项工作最有生气的城区。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革命政策。全国范围内的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践民主革命纲领和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胜利。

  “三曾里”纪念馆展示面积约600平方米,共有6个展厅,陈列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和实物。纪念馆的建成,使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和四大在上海都有了纪念场所。

  本报记者江跃中通讯员刘必龙

  今天上午,在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所在地——闸北“三曾里”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为明天开馆做准备本报记者楼文彪摄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