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爱心不该在富贵显摆中变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11:20 南方报业网

  来论

  

  五岁富家女孩王某捐助3名“穷孩子”,对受捐助者称“你有我了,就不会穷了”。不少人认为“爱心作秀”对双方孩子心理影响都不好,容易使“富孩子”产生优越感。而王某的妈妈表示,这会使孩子的爱心“更深刻”(见昨日《南方都市报》)。

  “富娃助穷孩子”行为之所以能够以社会关注姿态进入公众视线,无疑缘起于捐助主体的“幼儿化”。不难理解,此中捐助者,惟其年幼无知与饱暖无忧,诸如“忍饥挨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上学难”、“上学贵”等等语词,在他们的知觉里几乎皆属抽象概念,更别谈他们对贫寒的真切心意感知了。可见,“富妈妈”的使富儿爱心“更深刻”期待,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而已。

  如果在捐助者是“富贵大人”与“富贵小儿”之间做个选择的话,毫无疑问,绝大部分受助穷孩子会选择前者。因为,受助穷孩子与“富贵小儿”在身份上虽然存在悬殊“财富标签”,可毕竟皆属“消费一族”,一样共同面对成长的烦恼。而一个消费者从另一个消费者手中接过资助时的心意感受,因自惭心理作祟,绝对不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儿。俗话说:再灵再精也比不上一个好双亲。当受助穷子从“富贵小儿”手中接过捐赠财物时,恐怕他们的第一感觉不是感激与快意,而是自卑与嫉妒。此时,自尊心较强的受助穷子必将体验着受辱般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如若在不久的将来向纵深发展,便极易滋生受助穷子针对贫寒双亲的“无能问责”。本为助困好事,却在乏善的程序操作中衍生出受助方的“亲亲裂痕”。

  当然,富贵者的慷慨解囊行为是值得肯定的,可他们在实施助贫恤寒善举时,却不该身处爱心制高点而“胡作非为”。就“富娃助穷孩子”这种爱心表达行为而言,人们从中体味更多的,也许不是富贵者的宽泛爱心,而是富贵者借爱心之名行富贵显摆之实。

  张少华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