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给奇瑞汽车理性地“算算命”(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14:32 中国新闻网

  奇瑞现在的困境及成因

  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从去年下半年起,奇瑞的东方之子、旗云两条高端产品的生产线都处于停产状态,这两款产品已经有大量库存。看看统计数据就知道,这两款利润稍高的车,2004年都只卖出了几千辆,这与奇瑞风云当初上市时月销数千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老当家“风云”尽管已经降价成同级别最便宜的车,销量却依然不见起色。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面子上的,即在品牌形象和销售战略上出现失误。中国是个讲究出身传统的国度,尽管明面上的出身不好就抬不起头来只是文革现象,但心底里这是一种民族文化——鸡窝里飞不出金凤凰。在这种环境下,关于汽车的口碑最常出现的情况往往是:如果是宝马坏了,大家就会想,别是自己感觉坏了吧;如果是捷达坏了,就会想这车只出这么点小毛病;如果是夏利坏了,就会想这么点钱的车坏也难免;但如果是奇瑞坏了,就会想真是奇瑞奇瑞修车排队。这就是迷信又自信的中国顾客通常的心理状况。

  奇瑞尽管目光远大,但很不幸将自己的品牌就做成了鸡窝。虽然土鸡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但想要上台面卖出山珍的价,断没有机会了。

  可以回顾一下奇瑞品牌的自贬之路:

  ——在2001、2002年暴发式增长中,奇瑞因为其外观得体、车身宽大和配置齐全,一度曾经形成买捷达还是买奇瑞的抗衡局面。三年弹指一挥间,同样配置的捷达仍然保持了对奇瑞风云30%以上的价差,还将当初对奇瑞风云的两倍销量优势扩大到四倍。这中间奇瑞风云的重大决策失误就是其在2003-2004年间三次率先大幅降价。明明当时奇瑞风云普遍的负面反映是因为发动机欠佳而影响销售,反而要通过降价来促销,怎么看奇瑞的这种降价手段都好像是头痛医脚。当然,也许是当时为了完成年销量翻番的压力过大,也许是考虑当年反正要出两款新车和更新原有车型,奇瑞厂就采取了如此促销手段。但其忽略了一个主要因素:消费者在一个品牌的初创期宽容度很低,容易以小见大。而当时奇瑞风云几乎就代表了奇瑞厂的全部形象。这种不顾一切的降价不仅损失了利润,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奇瑞品牌形象的混乱。盲目降价,影响了可能的新顾客;伤了面子,让老顾客后悔万分,结局是当然的——砸了牌子。

  ——设计理念有问题,没有做到行动与目标一致。成功轿车的设计一定要紧扣目标消费者需要,并且在与目标消费者的可比选车型中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奇瑞目前生产线闲置的两款车型都是在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奇瑞旗云是一款本不该诞生的车;奇瑞风云的问题则是发动机和内饰。但旗云在风云大幅降价后以宝马发动机的标榜和新外观高调出台,由于价格反升,内饰又仍然土里土气,自然没人认可。东方之子情况也相似,不仅受丧失美誉度的品牌拖累,而且自身问题更多:质量上的小毛病不断,使消费者更容易巩固其“排队”印象;内部空间设计上也出现了典型的目标与设计脱节现象——明明定位为商务车或者高端家庭车,但前后座距离在标准情况下仅为73.6厘米,真不知道这么大的车,面积都浪费到哪儿去了。

  ——在生产上也出现了诸多漏洞。由于产品推出过快,生产工人压力大,配件厂调整节奏跟不上,造成奇瑞的早期上市车品质稳定性不够,从而影响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增加售后压力。其中插头松动、保险松动、螺丝没拧紧、卡子没安牢等装配工艺上的漏洞甚多。都是小毛病,却由于解决的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其口碑。如果奇瑞不在重要环节上精益求精,就始终改变不了“乡下人”的形象。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