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跳麒麟舞那是一种荣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15:44 南方新闻网

  全村跳麒麟舞那是一种荣耀

  罗湖黎围麒麟舞曾在香港表演,让居民扬眉吐气,但不少原始套路已失传

  沙头角渔灯舞、客家山歌、舞草龙、平乐郭氏正骨医术……这些深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您知道多少?又有多少耳闻目睹过?这些南粤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正随着民间艺人的衰老、转行而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可能将湮没在历史洪流中。日前,深圳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推荐项目,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正为抢救这些遗产而努力。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寻访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让您与这些负载着历史记忆、曾经风光的民间遗产逐一“亲密接触”。

  本报讯冬日的午后,翠竹街道水库新村股份公司上千平方米的麒麟舞训练场,四十多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武术师傅的指导下扛起麒麟头、披上麒麟尾,身形矫健地游走、跳跃,有板有眼地练起了黎围麒麟舞。一位颤颤巍巍的白发老人不约而至也手舞足蹈地比画起来,他就是黎围村第四代麒麟舞师傅郑淑昌,如今翠竹街道唯一会黎围麒麟舞的长辈。黎围的麒麟舞,有上百年的历史。近日,翠竹街道的麒麟舞被市文化局公布为深圳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昨日,记者走进翠竹街道水库新村社区,听老人讲起麒麟舞的往事。

  “我们以前住在梧桐山下沙湾河与梧桐河的交会处。”郑淑昌老人说,1959年秋因为修建深圳水库,包括黎围村在内的6个小自然村搬到了现在罗湖区翠竹街道,改名为水库新村。黎围的村民多是客家人,以郑姓为主,历史上全村人人崇尚武术,习武之风至今仍盛行,每周三、五,训练完麒麟舞后,年轻人都要在师傅的指导下,舞拳弄棒,练上几段功夫。

  因为麒麟舞舞得好,黎围村民吐气扬眉,说起黎围的麒麟队,周边几乎无人不知。每年春节年初一至正月底,庞大的麒麟队伍从黎围村起舞,到深圳、横岗、布吉、坂田、南头大沙河、盐田、沙头角,甚至香港新界的鹿颈村等地表演。“跳麒麟舞,那是一种荣耀”郑淑昌说。但上世纪六十年代,黎围麒麟舞没落了。1998年,水库新村股份公司大楼落成,不得不请外面的麒麟队来表演。“麒麟名村竟然没有麒麟队!”受到触动,股份公司董事长下决心振兴麒麟舞,召集了村里年轻力壮的男青年,请来师傅为他们训练。

  “套路可能和以前的有些不同。”第五代麒麟舞师傅廖瑞光无不惋惜地说,原来的套路不少失传了,现在也没人会传统的麒麟头手艺了,他们的麒麟头都是在东莞买的。

  目前麒麟队的费用都由股份公司支持,他担心有一天公司效益差了,这里仅有的一支麒麟队逃脱不了解散的命运。

  专题统筹:本报记者宋元晖专题采写:本报记者冯悦

  图:

  两位小伙子正在练习黎围麒麟舞。本报记者冯悦摄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